然而,对于许多要么急欲维护既得利益、要么密谋东山再起的政客来说,(不负责任地)炒作种族和宗教课题是屡试不爽的有效政治技俩。就如巫伊两党,一个希望重夺业已长期被视为是禁脔的政权,另一个则希望夺取政权来全面推动宗教原教旨主义,所以结盟以集中力量发挥政治效用。巫伊两党吸取了上届大选分别出战导致输掉大量议席的惨痛教训后,刻下当然要反其道而行。他们的政治整合、共推候选人,在三场国、州议席补选皆以大比数击败希盟候选人,成效可见一斑。在即将来临的柔佛州丹戎比艾国会议席补选,巫伊如此整合的效用,也必再次大放光彩。
希盟新政府刚上台的一些施政方针,特别是人事任用方面,的确让少数族裔刮目相看,如时隔近半世纪后再次委任华族为财政部长、首次任命东马土著为首席大法官、首次委任印度族出任总检察长、首次出现华裔国防部副部长等。然而,少数族裔的兴奋心情很快被独尊种族和宗教的政治、社会、文化现实泼冷水。例如官方是否承认华文独立中学统考文凭的问题,像前朝政府那样以各式各样的借口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决策;再如多数印度族极为反感、被印度政府通缉的一名鼓吹独尊宗教的传教士,没有遣送出境,反而继续在马居留,即使这么做会导致马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闹僵,希盟政府也在所不惜;教育部试图在华文及淡米尔文学校推行爪夷文书法的政策(后来因少数族裔强烈反对而暂未推行),更被视为是在宗教方面推行潜移默化政策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马国少数族裔选民(主要包括华族与印族,也有东马的一些土著族裔)对种族和宗教情绪被煽动的趋势感到尤其痛心,因为他们在去年大选,以超过九成的比率投票给希望联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希盟历史性击败执政多年的国阵,而上台执政。他们当时采取如此一面倒的投票模式,主要是对国阵多年来巧妙玩弄种族和宗教课题,把各族群分而治之的扭曲政治政策,感到深恶痛绝。换了新政府后,许多少数族裔理所当然地认为,在“新马来西亚”里,之前颇为猖獗的独尊种族和宗教的情况应该会越来越少,至少不会或不应该获得当权政客或政党的支持,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族群权益更为平等,以及实施更客观的绩效准则。
希盟方面,马哈迪与安华之间的接班斗争越演越烈。在那场尊严大会里,台上领袖的大合照,有马哈迪,也有巫伊两党的领袖,以及希盟骨干成员党人民公正党的署理主席阿兹敏。大会前一天,阿兹敏办了一场由马哈迪开幕的马国“2030共享繁荣宏愿”推展大会。这么看来,马哈迪心仪的接位人选,呼之欲出。至于种族和宗教课题,看来会继续炒作下去。
在马国,因为宪法的规定,对马来人来说,种族和宗教这两个敏感课题是合二为一的,因为马来族的法定定义就包括必须是穆斯林。这么一来,种族与宗教课题可被有心人士“炒成一碟”。他们本来就是很犀利的社会破坏力,像火上加油般被推上高峰,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多数族裔的种族和宗教气焰高涨,意味着他们之中有的人(可能是积极分子,也可能是有影响力人士,或两者皆是,若再加上掌握公权力者,就更加如虎添翼)希望强势地减少或消灭少数族裔向来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一些合法合理权益。若少数族裔不肯就范,上述暴乱、动荡等的威胁,有时候就不是那么含蓄地被提出来。
过去一个月,巫统与伊斯兰党在马来西亚日前夕召开土著团结大会,正式宣布结盟,这两个政党在上届大选共赢得75%马来选票。前个周末,希盟(虽然不包括所有成员党)也搞了一场马来人尊严大会来遥相呼应与较量。一时间,独尊种族和宗教的气焰冲天。期间还有一些“插曲”,如发动不购买非穆斯林产品运动等,让少数族裔失望之余,也忧心忡忡。
过去几个星期,马来西亚的种族主义与独尊宗教的气焰明显不断上涨,令少数族裔担忧不已。这些担忧有其合理性,因为在历史上无论是马国,还是个别与马国族群结构相似(虽然比率不尽相同)的邻国,都曾发生种族主义所引发的社会骚乱或动荡。每当这些种族冲突发生时,少数族裔通常成为“方便”的攻击目标。例如马国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印度尼西亚多次发生的排华事件等,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庞大,少数族裔也都印象深刻,深恐悲惨历史随时重演。
(作者是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SIIA)高级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