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文化真的能够输出吗?文化本身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蔬菜水果可以冷冻运输到遥远的地方而口味不变。可是文化一旦离开它的土壤,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文化。我们能够欣赏印度电影、俄罗斯文学、意大利歌剧……不是我们都能够复制艺术里的生活,而是我们相信人性是相通的。在各种形式的文化外衣之下,是人类对人性之美好的共同追求和理解。文化不能输出,却能引发最广泛的共鸣。它是打破人间壁垒最有力的方式。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但看多了,说实话,也有点儿腻,内容虽然不断翻新,从美食、木工、染布到文房四宝,但套路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广度够,知识性和深度不够,很容易让观众对花样繁多,但始终只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感到厌倦。
作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学生
去年中国最著名的网红非李子柒莫属。在她引发大讨论之前,我把她的视频翻看了个遍,真心佩服这姑娘精心营造出的仙女般的田园生活。
可是当我准备教案的时候,悲哀地发现很少有什么潮流文化是让我可以充满自信和情感地介绍给学生的。90后天天讨论的是996、是啃老、是剩女歧视和相亲文化、是丧和废。于是我只能反反复复地放中国的美食图片,告诉他们中国人吃得多么讲究;放熊猫的短片,告诉他们我们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萌物;再偶尔穿插一下故宫长城和兵马俑,告诉他们我们的古人曾经多么有智慧。
李子柒的视频视觉上足够唯美,但是情感共鸣上总是隔了一层,这大概是引发审美疲劳的一个原因。当我想把她的视频介绍给学生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样借由她去阐释当代中国青年人的精神风貌;我挖掘不到一种精神的力量,可以跨越种族、性别、地域,引发学生哪怕一丝的触动和感悟。当每一个唯美的画面都只阐释美本身的时候,它始终是脆弱而苍白的。
我想起很久以前喜欢过的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和曾经喜欢的作家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村上春树。还有文艺青年喜欢的MUJI无印良品。日本民族性里的坚韧、细腻、克制、唯美、严谨,就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深入到青年的心中。既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又因为独特的日式元素而产生审美上的吸引力。
人红是非多,伴随她的爆红,出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人们吐槽最多的是“名不副实”:明明是团队摆拍,却做出一副农家姑娘全程手工制作的假象,误导不说,颇有种欺骗的嫌疑。我觉得这一点,有点过度责难了。所有的文艺创作都高于生活,若把真实的农家生活摊开给观众,怕是观者寥寥。观众真的是喜欢农家生活吗?观众不过是喜欢有衣袂飘飘的仙女穿梭其中的田园美景罢了。
带着这个疑问,我看了几部颇受好评的日本电影。在美丽的稻田风光、古老的日式木屋、若隐若现的富士山和忙碌的城市街道间,人物不慌不忙地出场,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冲突,没有惊心动魄的大起大合。既传统又现代的唯美构图里,充溢着普通人的幸福、哀伤、憧憬、纠结、失落和勇气。
不过,李子柒的视频并非毫无内涵,她实际上已经触及了中国文化最古老也最有生命力的价值观:天人合一。一蔬一饭、一瓜一果、青山绿水、风雪家人,自然之美成为她的视频最大的主角。此外,每部片子最动人的几秒,总是她摆好饭菜,在昏黄灯下陪着老奶奶吃饭拉家常的瞬间。
可是,美食、熊猫和故宫能够让他们的情感产生共鸣吗?难道真的只能通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这种古老无比的传说,来彰显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精神风貌?我在准备教案的过程里不断地迷失,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到底是什么。
山水之间、亲情孝道,这难道不是中国人永远的精神归宿和生命动力吗?网络世界永远不缺少新鲜,缺少的恰恰是亘古不变的感动和信仰。否则,当下一轮红人崛起的时候,还有谁会记得那些曾占据了巨大流量的一个个模糊而去的面孔?
回望历史,中国文化最成功的一次输出,大概是李小龙和他的中国功夫。当李小龙展示着一身强健的肌肉,挥舞着灵活矫捷的咏春拳,那是美国观众从未见过的东方传奇。而李小龙以一身正直、忠义、坚韧的形象,打破了美国人对“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更与美国人所疯狂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不谋而合。
随着李子柒在外网粉丝的暴增,引发了“李子柒到底是不是文化输出”的大讨论。至此,李子柒真正的价值浮出水面:她的价值并不在于她那些形式大于内容的视频,而是在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时代,我们终于有契机来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是“文化”和“文化输出”。
我在教美国人汉语的时候,导师一直强调,在教词汇、发音、语法之外,不要忘记加入文化的内容,尤其是当代流行文化。而这是始终困扰我的一个命题。我们之所以强调流行文化,是因为学习日语、韩语的学生远超学中文的学生,而我们几乎一致地认为这是日韩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必然结果,要扭转颓势我们当然也要从流行文化入手。
我们曾经拥有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家的慈俭不争,文人的梅兰竹菊,大圣的独立自由,红楼的悲悯细腻……可是,今天,当我这个中文教师希望能够给外国人介绍一点值得骄傲的当代流行文化的时候,却是如此的迷茫和沮丧。
与其说李小龙成功地进行了一场文化输出,不如说他找到了中美价值观的契合点,引发了美国人的文化共鸣。当这样的价值观包装在东方异域风情的形式框架之下,自然令美国观众欲罢不能。李小龙很难复制,后来的功夫片再难达到他的高度。那是因为,李小龙作为文化史上一个耀眼,又有着清醒而独立思想的明星,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单纯的形式主义很难肩负文化输出的使命。没有一定的精神内涵,所有的文化输出都不过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