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各群组的相关信息也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给。本来法师在本地开课,上课的只是本地人,但在线上讲课,听课的就多了好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线上开课和授课,使佛寺的主要活动得以持续,学员也不至于流失或变得懈怠。
原本应在农历新年过后恢复的佛学课,因为冠病疫情突发而中止。4月份全国进入封城状态,感觉若有所失之际,突然收到佛寺授课法师传来的即时通信WhatsApp信息,通知将开办一项全新的课程,全部通过视频通信平台Zoom授课,直到考试为止,不管疫情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法师线上授课弘法,只是在疫情新常态下求变的一个很小的例子。其实,阻断期间,所有人都竭力适应新常态,整个社会的运作在这段时间里,已发生重大的变化。许多公司的管理层发现,会议可以在线上开,员工可以在家办公,而且效果不错。学校停课,教师转而线上授课,数以万计学生的学习不至于长时间中断。此外,不少经济活动因为有了网络而得以持续。这可说是科技带来了权变的可能,我们必须懂得善加利用。
有100多人报名参加这个线上课程。几个月下来,每周上两节课,从开始时的一无所知,到如今的习以为常,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生体验。世事无常,而且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会料到冠病疫情暴发,而且是如此的厉害,杀伤力如此之大,甚至在短时间内就导致世界经济大停顿和大衰退。
疫情改变了新加坡,也改变了整个世界。换言之,我们除了必须适应国内的新常态,也必须适应国际上的新常态。适应新的内部环境也许还比较容易,要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所谓适应,就是不能一成不变。而所谓新常态,从历史角度看,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一霎间而已。人世间其实没有什么常态,否则就说不上是无常了。只有无常才是“常态”。我们必须学会改变,以适应一个接一个的新常态,不能改变的是定力和方向。
在新常态下我们须要改变的,是要善巧地捉住新契机,变得更有本事,连出家人也不例外。以法师转到线上授课弘法为例,最终并不是要以此完全取代课室,只是善巧地掌握和利用了科技。这在当下是克服了疫情的障碍,而当大家都可以回到课室上课时,因为有了Zoom和面簿(Facebook)等,同一堂课就可以通过线上直播,让众多课室以外的受众获益。不仅如此,上载到网络上的视频,还可以随时供学员复习之用,真是功德无量。
此刻,Zoom这一网络工具的功能,确实为“围城”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颇为有效的应变解围之道。这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这个应用软件,人们可以在家工作、参加视频会议、作远距教学与进行其他社交活动。世界各地的宗教团体和法师也纷纷使用它来授课和举办讲座,突破阻断措施的限制,继续弘法利生。
阻断措施让许多人不得不在家工作,一些管理人发现,本来以为不可能的,拜科技之赐竟然变得可行了,比如会议可在线上举行,员工可在家办公,好处不少,但这并不等于说办公室从此就可以废除不用了。一群员工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和各自在家办公肯定是不同的。同事天天见面,不仅可以直接接触和沟通,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对公司的归属感。少了群聚的因素,自然很难产生群体的感情。
学生在学校集体学习和在家里独自学习,肯定是不同的两回事。学校生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除了吸收知识和学习技能,也是一个品德熏陶的过程。学校是一个社交熔炉,不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是各族学生培养共同认同感和结交朋友的重要场所,这绝对是Zoom所无法替代的。
虚拟的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的,学校如此,庙堂以及其他各色团体何其不然。对各宗教的信徒而言,非常时期(尤其是碰上诸如裁员、失业、生意不好等不如意事的人)更需要心灵和精神上的慰藉与依托,而到庙堂膜拜,是众多信徒最佳的心灵解药,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这种心理上的需要。此外,诸如工作场所、游戏场、体育场、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小贩中心、巴刹、购物商场、旅游景点等等所有实体设施,都是不可能被虚拟的东西所取代的。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冠病疫情从今年初到现在已持续九个月,病毒阻断措施则是从4月份开始,现在虽然进入解封第二阶段,但各宗教团体仍然受到集会人数的限制,佛寺教堂犹如空城,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寺院关闭,所有膜拜仪式和课程中断,如果不设法适应疫情所带来的新常态,信众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就可能流失。在这种非常时期,适者生存,变是一种必要,而掌握科技是应变的一个重要法门。
然而,这不等于说因为疫情而采取的各种权宜做法,都应从此成为新常态。以学生来说,阻断期间通过手提电脑在家学习,不等于说学校就此可以关门大吉。因此,教育部很快就决定,让学生重回学校上课,虽然这要冒一定的风险。事实证明,只要做好防备工作,学校是可以大体如常复课的。
但不管怎样,生活还须继续。因此,学会以中舍心(或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也包括难以言说的定力)对应变局是必要的。其次,就是得设法通过智慧应变;否则我们要么会方寸大乱,不知所措,要么就是在扰乱中失去了方向。
这也就是说,很多东西还是得恢复疫情前的常态,只是必须添加一层对冠病的防范。因此,不管疫情是否持续,一般员工最终还是得回到公司办公,只是公司和员工从此多了工作安排上的灵活性。同理,其他的实体设施终究得逐步恢复操作,否则团体就不可能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