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行业“靠天吃饭” 集团研究如何更好储存余电
潘凌峰说:“我们是一家比较特别的电力公司,一般电力公司只有一个方案,你用越多电,我赚越多钱,你不用电,我就不赚钱。我们的宗旨却是相反的,你用越少电,我们就赚多一点儿。”
也许是这股敢于为产品担保的胆识,让公司赢得客户的信赖。苹果是该公司开始售电生意时的第一个顾客。之后,集团发展如日中天,本地团队与日俱增,目前约为260人,接下来还计划另聘请300名本地员工。“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外劳。我们正在检讨运作模式,希望改用较轻盈的材料,并提高行业的科技运用,吸引更多本地人加入。”
潘凌峰估计,从照明和供冷系统上着手节能,可省下三四成的电费,颇为可观。更吸引人的是,这些系统所需的开支全由集团承担,省下来的费用与客户共同分享。集团在首几年会要求比较高的回收,之后逐渐减少,直到后期让楼主享有100%的回收。
本地超过80%国人住在政府组屋,全岛有至少1万座组屋,安装太阳能板的商机颇大。集团旗下公司在2019年10月接到在约1200座组屋铺设太阳能板的订单,使得组屋覆盖面积扩大至约3000座。
此外,企发局人脉广,集团可在当局的牵引下找到合适的企业伙伴,加快进军国外的步伐。
去年初暴发的冠病疫情打断了企业的正常运作,尤其是集团在区域市场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无法出国因而影响了计划进展。不过,这也推动员工上下更快适应数码化和运用科技,如用视讯取代面对面会议。集团充分利用政府的援助计划如雇佣补贴计划和生产力提升计划等来缓解疫情带来的冲击。
目前,集团已扩足至11个海外市场,包括了越南、印度、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台湾和菲律宾。由于供电业属于比较敏感的领域,集团密切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合作,在开发新市场前进行市场考察,以及在企发局的协助下联系当地政府和业内人士等。
不过,对任何企业而言,为客户承担基础建设开支的风险非常高,而回收也不是一朝一日能实现的。潘凌峰已故的父亲对于租赁太阳能板的模式起初有所保留。他的父亲是本地投入太阳能板制造行业的先驱之一,早在1970年代末就进军这个行业。
冠病疫情打断了企业正常运作
疫情也让企业意识到减少外部依赖的重要,包括争取更大的能源独立。潘凌峰透露,由于不与燃料价格的起伏挂钩,太阳能价格较为稳定,也帮助客户达到能源自给自足。
详情请上:https://go.gov.sg/keepgrowing-zb
此外,由于资料都存储在云端,集团正计划进一步数码化,让员工在监管品质过程中通过手机应有把拍下来的照片传送到云端,提高生产力。
凭着“为每个人带来可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的愿景,星生能源集团积极推广的综合能源方案,以减少碳排放量为大方向,从了解客户用电模式、衡量发电用电量,到提议节能和储能措施,在根本上帮助他们降低电费。这包括利用智慧电表、智慧系统控制照明和冷气等,或是善用屋顶空间,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捕捉和储存太阳能,节省能源。
潘凌峰说:“我的父亲是典型的商人,他觉得做生意的道理很简单,成本越低,赚取的利润就越高。要是我们承担投资额,只能慢慢回收,无法马上赚价差。但我对他说,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产品,相信产品可以持续发电20年,为它提供担保。”
很多人或许认为,环保是要付上代价,太阳能价格不菲,肯定不比传统燃料来得便宜。但其实,太阳能的投资回收期已从早期的25年缩短到如今的七八年,电费定价也相当具有竞争力。
在新加坡这个深具挑战的“实践实验室”中汲取的经验极为可贵。潘凌峰认为,这成为该集团的优势,让它不断精益求精,把更完善的技术复制到海外。
一般售卖商品的企业,都期待消费者越买越多,才能财源滚滚。不过,以售卖太阳能为本的星生能源集团(Sunseap Group),却反其道而行,不仅希望客户少用电,更想尽办法帮他们省钱。
国内市场规模小,科技进步飞速冲击业务模式,本地中小企业面对了双重挑战。
如何在应对科技颠覆的同时,开拓海外市场?如何确保自己的业务模式跟上时代以及客户的步伐?
“梦想企飞”系列带你了解四家本地中小企业如何不断创新克服这些挑战。
在新加坡安装太阳能板的工程不简单,由于土地有限,太阳能板必需装置在高楼屋顶,而在高处搭建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风速、安全,以及如何把电源牵引到地面等技术问题等。此外,太阳能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若是多云、下雨或夜晚,都会影响供应。为解决这方面的局限,集团正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把余电以电池形式储存起来。
该集团首席执行长兼执行董事潘凌峰(44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几年前,很多公司找上门的目的是租赁太阳能板、签署收电合约,或是把屋顶租给我们装置太阳能板。但如今,客户不只是纯粹要利用太阳能,而是更全面地探讨节能和储能方案。”
延伸阅读
越南是疫后复苏步伐较快的国家之一。接下来,公司计划进一步在当地铺设屋顶式的太阳能板,提供多两三倍的电力。
更多相关报道:
这名“节能医生”的职务,首先是为大楼做“身体检查”,考察用电量、最耗电的用途等,再看哪些设施“超劳过度”,必须进行更换,或是采取节能措施,确保用电量保持在“健康水平”。如此一来,不仅能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更实际的成果是,节省电费。
潘凌峰指出,基于本地土地稀缺,走向国际化是太阳能业必然的步骤。集团在越南可提供168兆瓦的光伏场(solar farm)前年七月落成,共花了六个月的时间装置。相比之下,由于新加坡的建筑都属于高楼,铺设太阳板的过程较为复杂,集团在本地花了八年时间,才铺盖好提供相等电力的设施。
展望未来,集团打算在更远的市场发光发热,例如斯里兰卡、孟加拉以及非洲等。潘凌峰说:“只要是缺电的地方,都希望留下我们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