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银行挤兑暴露更大的裸泳者。3月15日,全球性系统重要银行(俗称“大到不能倒的银行“)之一的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在股价暴跌24%后,向瑞士中央银行求救贷款540亿美元。四天后,在瑞士中央银行的安排下,瑞士最大银行瑞银(UBS)以32亿美元收购瑞信。
从去年3月开始,美国联邦储备局激进加息,并缩减资产负债表,以从市场抽回资金。抗通胀取代保增长,成为联储局的主旋律。联储局主席鲍威尔表明,为了压抑通胀,“限制性紧缩”政策将持续一段时间,即使加息会为经济带来痛苦。
顽固通胀与利率高企滞后效应
鲍威尔在2021年作出通胀只是“暂时性”的误判后,最近屡次重申加息会持续到通胀下跌到2%的目标为止。虽然市场人士普遍预期通胀即将见顶,但联储局追踪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简称PCE)在今年1月同比增长5.4%,比去年12月的5.3%增幅高,也与2%的目标相距甚远。2月份的PCE将在星期五(3月31日)公布。
在这轮的银行挤兑危机中,监管机构迅速采取救市行动,阻止危机扩散。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证,硅谷银行与标志银行的存户都能取回全额存款;而联储局推出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为银行提供一年期的贷款。
虽说股市走在经济的前头,但是也有滞后的时候。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掀起全球金融危机,但是美国及本地股市要到2009年3月9日才触底,前后相隔约六个月。这一轮的银行危机,目前尚未对整体股市造成太大的冲击。它是否也会在六个月后,出现滞后反应?在高利率环境下,是否会暴露更多的裸泳者?
在这收购中,瑞信发行总值170亿美元的“额外一级资本“(简称AT1)债券,化为乌有。AT1债券也称为应急可转债(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市场俗称Coco债券),它成为这轮银行危机的“有毒债券”。瑞信是以美元、瑞士法郎以及新元发行这些债券。据估计,全球Coco债券市场的规模高达2750亿美元。
顽固的通胀意味着联储局的加息动作将持续。即使美国两周前爆发银行危机,联储局仍然加息,虽然加息力度没有较早前预期那么大。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九次,基准利率从近乎零攀升至目前的4.75%至5%区间。
然而,在高利率的环境下,流动性危机转化成偿债能力危机(insolvency crisis)的风险提高。以硅谷银行为例,它将客户的大部分存款投资于长期的固定收益债券,包括“无风险”的国债。面对客户挤兑,硅谷银行被迫脱售总值210亿美元的债券,亏损18亿美元。这进一步引起存户恐慌,并加剧它筹集资金的难度。原本是流动性的问题,演变成偿债能力危机,最终被接管。
流动性问题引发偿债能力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联邦储备局大幅度削减基准利率,压低借贷成本以拯救经济。在利率降到近乎零后,联储局推出量化宽松措施,通过购买国债与房地产贷款抵押证券,向市场投放巨额资金。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低利率环境,提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推高包括资产价格的通货膨胀。
在资金潮退潮后,最先暴露裸泳的是美国的区域银行。3月10日,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出现挤兑,被监管当局接管。接着,标志银行(Signature Bank)也被接管。另一家为加密货币用户提供服务的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在挤兑压力下宣布清盘。多家区域银行的股票持续遭到卖压,岌岌可危。
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呈反比的关系,在高利率环境下,银行所持的债券价值急速缩水。截至去年底,美国的银行持有的债券按市价调整(mark to market),账面亏损已达6200亿美元。难怪联储局新推出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接受银行在贷款时按债券面值(而非市值)提供抵押。
“只有在潮水退去后,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美国“股神”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名言。
高企的利率推高借贷成本,并可能压抑需求,使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这将影响企业的盈利以及银行资产的素质。理论上,利率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要在18个月内才全面显现。因此,即使通胀以及利率见顶,它的滞后效应可能正在逐渐释放。
在银行危机爆发前夕,鲍威尔曾警告,加息必须更快、更高与更持久,以应对顽固的通胀。当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在3月22日的会议上将加息50个基点。但在银行危机爆发后,他们降低了加息的预期,有些甚至认为联储局会暂停加息。联储局在当天最终宣布加息25个基点。
激进的加息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liquidity crisis),也就是俗称的周转不灵。美国财长耶伦指出,与2008年的次贷危机不同,这一轮的银行危机主要是周转不灵,并非资不抵债。
尽管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向市场信心喊话,但是银行危机仍然存在扩散的风险。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是另一家“大到不能倒的银行”。上星期五,这家德国最大银行的股价闭市时下跌8.5%,盘中一度下跌14%。它的信贷违约掉期(CDS,债务违约风险投保成本)价格飙升至四年来的高点,而AT1债券价格猛跌推高收益率至27%。
尽管银行相继倒闭,全球股市并没有出现恐慌性的反应。不少分析师认为,美国的银行危机已经受到控制,不会重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他们也相信,联储局的加息动作已接近尾声,甚至有可能在今年内开始减息,对股市是利好因素。股市真的是雨过天晴?
除了货币政策,美国等多个主要经济体在冠病疫情期间出台庞大的财政援助配套,进一步刺激需求。这加上供应链受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冲击,使通胀创下40多年来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