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工休结合趋势 地铁站变身生活中心

地铁零售业的挑战,不仅在于电商和居家办公模式带来的影响,还在于如何改变公众对地铁站的固有印象。

根据日本信用评级机构今年7月对当地主要铁路公司的分析,远程办公兴起和其他因素对乘客收入的影响依然存在,不过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业务大致维持稳定。它分析的日本铁路公司的2023财年非交通营运收入同比强劲上扬29.1%至4704亿日元(41亿新元),当中主要又来自酒店业务的复苏。

北上大湾区 港人消费大改变

首饰店店主李莉说,她的摊贩车签了一年合约,月租接近4000元。不过,流动摊位受欢迎程度已降低。“疫前这里有很多人,当时平日一个流动摊位日租500元,在圣诞节等节假日甚至达到600元,而且商家还须抢摊位。现在我听说降到200元一天,仍空下很多。”

胜德丽生活时尚指出,随着Staytion等地铁站内一站式购物中心开业,公司致力于将地铁站打造成更有活力的通勤空间。

世邦魏理仕新加坡零售服务主管陈美伶提出,目前地铁搭客量已超过疫前水平,且中央商业区内零售店也在逐渐复苏。她预测,随着游客回升和通勤流量恢复,乌节路、牛车水和武吉士等地点会有更高需求。

今年2月,胜德丽生活时尚在滨海中心地铁站(Esplanade)设立零售创新中心Hive 2.0,希望通过前沿科技帮助零售商提高业务效率,应对劳动力和物流成本上升等问题,并为乘客提供独特的零售体验。这些零售店包括全自动奶茶制作店、由机器人经营的便利店、可提供送货服务的QuikBot机器人,以及7-Eleven开设的本地首家自助结账商店等。

对公众依然只是通勤空间

此外,胜德丽也将在更多地铁站建立如Staytion生活中心等充满活力的零售空间,来丰富搭客的通勤体验。这些空间也将成为新加坡陆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麦俊荣认为,未来地铁站零售空间的发展取决因素众多,要考察附近商场是否有类似店铺,如果竞争较小的话,在地铁搭客量增加的情况下,生意会更好。不过,若地铁站附近有大片空地,这些站内店铺要密切关注政府未来10年对空地的利用计划,大概率会是打造新商场或底层有商店的住宅,与站内店铺竞争。

记者采访的大部分公众认为,地铁站仍主要是通勤空间,不会是他们的购物首选地。不过,受访者同意说,在站内购物很方便。

对此,港铁公司物业及国际业务总监邓智辉解释,商场租金下跌受香港零售市场“新常态模式”影响,这包括更多人北上到深圳和大湾区等地消费。他说:“港铁都好难避免这样的影响,我们的租金跌幅都不算很多了。”

他说,地铁站店面小的摊位每尺租金较贵。此外,售卖食品的摊位也因为有燃气、废水处理和水喉等需求,租金会较高,而门面朝向也是影响因素。总的来说,地铁站内店铺租金还是低于附近商场一楼和地下一层类似店铺租金。

亚洲地铁零售空间 新常态下挑战多

多美歌地铁站的零售空间大变身,被打造为Staytion生活中心。这里除了有餐饮场所,还设有健身房、医疗中心、医美诊所,以及办公空间等设施。 (海峡时报)
胜德丽生活时尚在滨海中心地铁站(Esplanade)设立零售创新中心Hive 2.0,有许多机器人经营的零售店,为乘客提供独特的零售体验。(胜德丽生活时尚提供)

“机械臂当店员也能使购物充满娱乐性,很多顾客因为想看机械臂为你服务来购买产品。”她并未透露便利店的营业额和销售额。

世邦魏理仕(CBRE)新加坡零售服务主管陈美伶则认为,地铁站店铺利润率虽然较低,但销售量大、这跟地铁站的庞大人流量有关。

地铁站除了承载大众交通运输机能外,还肩负着衔接生活与消费圈的重要任务,人流量高地铁站的零售潜能巨大。过去,许多位于市区的地铁站,地下层商场热闹无比,午餐等尖峰时段人潮汹涌。进入后冠病时代,居家办公常态带来剧变。地铁站内商家感叹,客流和收入平均减少四成。地铁零售业如何突破重重挑战,求存求变,它的前景又如何?

延伸阅读

黄显洋则说,就像许多零售商场一样,地铁零售的角色应从交易型购物地点,转变为体验型的目的地,提供结合社交、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多方面体验。

彼时刚好是午餐高峰时间刚过,尽管购物坊所有门店几乎都已出租,人流却不多,与疫前熙来攘往的人流相比,显得格外冷清。

打包小吃店铺最具优势

大亨房地产网站(MOGUL.sg)首席研究官麦俊荣指出,一般来看,“随买随走,等待时间短”的餐饮店铺,在地铁站内还是容易受青睐。特别是像老曾记(Old Chang Kee)这类小吃连锁店,具有优势,因为顾客在买之前,就知道要买什么。至于服装店等则容易消亡,因为地铁站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通勤空间。

有别于一般地铁站零售空间单纯出租的运营模式,Staytion生活中心除了有餐饮场所,还设健身房、医疗中心、医美诊所,以及办公空间等设施。中心也提供一个活动空间,可供租用举办活动。

胜德丽生活时尚总裁王友德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强调,当前我国地铁站内的店铺综合租用率超过90%,显示地铁站零售的强劲需求。

他指出,不同地区的地铁零售影响不尽相同。例如中央商业区地铁站内的零售店,受混合工作模式影响会更大,因为这地区的人流量变得难以预测。至于邻里地区(如淡滨尼)地铁站内零售店,影响相对有限。

在台湾,台北捷运在中山、东区及西门经营的地下街零售业务,总计210间店铺,去年的租金收入为1亿4226万台币(575万新元),较之前一年的1亿1440万台币,高出24%。不过,台北捷运公司去年净利下滑35%,只达8611万台币。这主要是因为公司营业总支出增加21%。

疫前就在莱佛士购物坊内租用店面开零售店的陈平说,当前客流相比疫前减少50%,居家办公盛行是主因。“由于居家办公,很多人不来公司,客流自然就少。还有,很多公司搬去乌节路等地更小的办公室节省租金,也就不会再回来购物。”

在疫后居家办公潮和高昂租金的夹击下,地铁站流动摊位租用率较低。莱佛士购物坊不定期会开放站内举办流动摊位活动。不过,在活动结束后除租用摊贩车的摊位外,其余摊位均已搬走,并等待下次活动。(邬福梁摄)

SMRT宣布从7月起,将业务重组为“引擎A”和“引擎B”两大支柱,拆分公共交通核心业务和非车资商业业务,推动未来五年更强劲增长。其中,用于提升公众出行体验的胜德丽生活时尚和德士业务属于后者。

他认为,影响地铁零售较大的其实不是居家办公常态,而是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者偏好改变对地铁零售业产生了较大影响。许多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下单,这使一些在地铁零售空间开设实体店的行业(如时装业)竞争力下降。”

日本信用评级机构今年7月对当地主要铁路公司的分析,远程办公兴起和其他因素对乘客收入的影响依然存在,不过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业务大致维持稳定。图为东京站地下街商场。(互联网)
大部分公众依然认为,地铁站仍主要是通勤空间,不会是他们的购物首选地。(邬福梁摄)

纵观区域地铁零售业,不仅新加坡面临挑战,亚洲许多地区的地铁零售都在疫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业务下降。

就地铁零售运营方面,日本的铁路运营商无疑是业内佼佼者,特别是它的站城一体化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将地铁站与周边街区进行商场、酒店、办公甚至住宅项目的一体化开发。

就产品服务方面,她认为,除中央商业区地铁站外,大部分地铁站的咖啡厅或餐厅数量有限;相比之下,一般商场提供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

专家:从交易型转为体验型

日本东京地铁公司(Tokyo Metro)本月将展开首次公开售股计划(IPO),料筹资约3490亿日元(约31亿新元),预料是日本六年来最大规模的IPO。随着经济活动从冠病疫情中逐步恢复,东京地铁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政年度中净利增长67%,达460亿日元。

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新加坡及东南亚研究部主管黄显洋受访时指出,混合工作和远程办公模式越来越广泛,对地铁零售空间的确产生了一些影响。

郑姓数据分析师(40岁)的公司靠近莱佛士购物坊,她认为这里价格优势不多,每个星期会来这里购买两三次面包和松饼。不过,下雨的时候,她会更频繁光顾,因为不淋雨就能买到东西,比较方便。

另外,去年台北捷运系统的整体客运量较2019年疫情前仍少了10.1%。

此外,中心也与本地跳蚤市场FleaWhere合作,每个周末变身成跳蚤市场,支持多达32个摊贩摆摊。

SMRT是新加坡最大地铁站商场业者之一,旗下的胜德丽生活时尚(Stellar Lifestyle)负责经营地铁站和巴士转换站内超过800个零售、餐饮和服务店面。

在疫后时代,胜德丽生活时尚顺应趋势,推出许多地铁零售新概念。例如,它在今年7月将多美歌地铁站零售空间来个大变身,设立新加坡首个集工作、健康、健美和饮食于一体的Staytion生活中心(Staytion Lifestyle Centre)。

此外,在店铺选择上,胜德丽会将商家的业务可持续性、与搭客需求的相关性、对站内空间商品多样性的贡献等纳入考量。

店铺的类型和创意,或许也是影响营业额的因素。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在莱佛士地铁站的莱佛士购物坊(Raffles Xchange)里,摊贩车店主李莉正百般无聊地盼着顾客上门。

不过,部分店铺或略有价格优势。银行实习生刘芯霖(20岁)说,她的公司在附近,她每星期会来莱佛士购物坊买一两次华夫饼,因为这里的华夫饼低于3元,而附近商场内的大概要4元至5元。纵然如此,她仍倾向去其他地方用午餐。

王友德说,不同地铁站和不同摊位的租金都不同,决定摊位租金的因素包括人流、摊位大小、布局、站内可见度、距离站内出入口距离、经营的业务和摊位竞争情况等。

根据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虽然莱佛士购物坊固定店铺租用率高,但约40%的流动摊位和摊位车没被租用。

滨海中心购物坊一家便利店的店员刘艾娃说,便利店收入主要靠周末来滨海湾区域的人潮推动,平日平均每日营业额为700元,周末则平均1000元。她说,平日纵然很多上班族路过便利店,但大多不会进来买东西。

《联合早报》记者在8月初的中午,走访莱佛士购物坊(Raffles Xchange)和滨海中心购物坊(Esplanade Xchange)这两个地铁站内零售空间,发现莱佛士购物坊所有门店中,仅一家未出租;滨海中心购物坊中店面几乎均租用,但约一成店铺未营业。午餐时间,餐饮店几乎全部坐满,但服装店、打印店和理发店却门可罗雀。

站城一体化概念 日本开先河

李莉在莱佛士购物坊租用摊贩车售卖首饰超过10年,她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中午上班族用餐时段。她透露,受居家办公和办公室搬迁等因素影响,生意在疫后大幅减少四成。

展望未来,王友德说,他对地铁零售未来充满信心。虽然地铁站内空间有限,店铺空间或受限,不过这些零售空间享受稳定人流量、高曝光率和对搭客方便的位置等好处。那些须要高人流量和高曝光度的店铺从中受益尤其多。

生意主要靠午餐时段

台北捷运在中山、东区及西门经营的地下街零售业务,总计210间店铺,去年的租金收入为1亿4226万台币(575万新元),较之前一年的1亿1440万台币,高出24%。不过公司整理去年净利却下滑35%。(取自台北捷运网站)

地铁站内零售创新中心Hive 2.0的机械臂便利店则受影响程度不大。运营便利店的Unistop Tech首席执行官朱慧安说,店内日均营业额稳定,平日主要靠上班族,而周末则主要靠游客。

在滨海中心购物坊,杨国福麻辣烫的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营业额主要靠上班族贡献。一般上,平日中午12时的顾客最多,其中约8%打包,店内基本坐满。平日每天平均营业额在2000元至3000元,周末则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

他预计,这趋势在日后不会有大改变。

李莉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我们主要靠老顾客维持,很多老顾客就算公司搬走了,也会来我的摊位买饰品。但即便如此,收入也大幅降低。如果不是靠老顾客,生意很难做。”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今年8月公布截至6月底的半年业绩,集团在港铁商场的平均出租率为99%,不过新订租金则出现5.7%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