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让孩子上学后再学习英语虽然可行,但会让孩子经历不必要的艰辛。还记得自己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正式开课之前就迎来了汉语拼音测试。当时虽然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华语和粤语,但却没学好汉语拼音。那次的考试给我造成很大的压力。本地小学课程除了母语和好公民课,其他的科目都是用英语授课的。如果当初没学好的是英语,压力会有多大。
我认为家长无须担心孩子无法兼顾两种语言的学习。孩子小的时候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而且年幼的孩子往往有更多时间沉浸在语言学习的环境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如若只让孩子学习一种语言,实属可惜。
精通双语的家长既然能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提供学习双语的好环境,为何要局限只跟孩子说华语呢?是担心孩子因同时学习两种语言而感觉吃力,或担心孩子会混杂两种语言,还是觉得等上学后再学习英语也无妨呢?
小时候,我用粤语跟外公外婆交流,用英语和华语跟父母沟通。虽同时使用三种语言,却不曾感觉吃力,反而因为自己比同龄人多掌握一种语言而感到自豪。升上中学以后,我报读了教育部的第三语文,想要学马来文,但过程并不顺利。我在上了两年的课后,依旧对马来文一窍不通,最后放弃这门科目。
阅读《联合早报·交流站》于6月21日刊登的陈楚芬读者投函《学华语应从小开始》,我同意学习华语应趁早,也感谢陈女士与众多读者分享培育孩子语言能力的方法。但是,对于只用华语跟幼儿交流的方式,我不敢苟同。
至于孩子会混杂中英两种语言的顾虑,我完全理解。我们常听到国人在同一个句子里混杂英语和华语,有时候还夹杂马来语和方言。我认为要避免这个情况有更好的方法,比如说家长可以立下规定,如果他们和孩子对话的时候使用英语或华语,孩子就必须以相应的语言回复,不能参杂其他语言。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也避免孩子养成语言混杂的习惯。
学习华语必须趁早,如果家长有条件让孩子在家既说英语也说华语,趁早将孩子培养成精通双语,那就更好了。
我认为自己在年幼时能学好英语、华语和粤语,长大后却学不会马来语,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借用陈女士的比喻,年幼的孩子就像一块语言海绵,想要在年幼时学会一种语言自然比较容易。其二,我的家庭能为我提供学习英语、华语和粤语的环境。反观马来语,就只有一周一次的课堂时间。多数人都认同“时机”和“环境”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