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50年一次的大浩劫,在百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自己打90分的政府毫无对策,无法有效地集结和分配赈灾资源,协调各政府机构进行救援行动。领导层缺乏周全的救灾计划,国家天灾管理机构(NADMA)名存实亡。各政府机构群龙无首,各区警察、消拯局、民防部队自顾自地,且淹水范围广阔,导致救援队分身乏术,无法及时救人和派发必需品。许多灾黎投诉自己受困数小时甚至数天,都未见救援队的踪影。

近期在社交媒体疯传的视频,充分体现了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视频中可见一名乌鲁冷岳灾民当面责问企业发展及合作社部长兼雪州国安会主席诺奥马,为何政府机构未能及时展开救援,还反问部长:“丹斯里,三艘船不足以帮助乌鲁冷岳的所有居民,这是常识,对吧?”极为讽刺。一场大水灾让人民看清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那就是负90分。

还有青年及体育部长深怕选民以为自己没有做事,特地举办推介礼,宣布青体部设立水灾志愿者队伍。古人说,“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国州议员在危机时刻出面展开救灾工作,会被选民看在眼中。一场大水灾让人民看清哪个政客只会蹭热度,哪个真正为民服务。

洪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全马各地饱受风雨虐打数天后,太阳终于愿意露脸,天空开始放晴。大河退水,多处终于通路。一场大水灾让人民看清水涝的威力,平日温驯的小溪竟把河岸两旁搞得满目疮痍,放眼望去尽是烂泥淤积。

财物损失惨不忍睹,被冲走的已找不回来、被泡坏的已无力维修。有人只保住身上的衣着,其余一切被洪水淹没,叫人心疼。湍急的水流侵蚀土地、破坏地基,导致柏油路、甚至是建筑物都有崩塌的风险。但是灾黎顾不了这些,水电恢复供应以后,他们艰辛的清理工作才刚刚开始。

水位暴涨太快,数十名乌鲁冷岳居民受困在祈祷所的屋顶上,挨饿受冻了12小时才被救出。大道多处淹水导致交通中断,雪隆各地出现车龙。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欲返家的民众又缺粮又缺水,被困在车阵里长达两天两夜。更心酸的是,莎亚南太子园惊传灾民破门闯入便利店的事件。他们为了求生,走投无路之下趁“水”打劫,偷取店内干粮商品。这也让普罗大众质问,政府到底去了哪里?

灾情攀上高峰,水灾一时成为坊间茶余饭后热议的课题,而另一边厢,屋顶上的灾民连果腹的食物都没有,只能自叹倒霉。这几天网络上流传从雪兰莪到彭亨州的灾害情况,可见“屋只见顶”,十分骇人。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大水灾除了波及吉兰丹、彭亨等经常受灾的东海岸地区,西海岸州属如雪隆和森美兰也接连遭殃,沦为水乡泽国。

天灾无情,但人间有爱。在国家领导人缺席、政客互相指责和推卸责任之时,大马人民发挥助人精神,雪中送炭。许多民间团体和非政府组织与当局肩并肩扛起救援重任,捐献、集合、搬运必需品到重灾区。有好心人甚至自发驾驶船艇或四轮驱动车到灾区赈灾,减轻当局的负担。一场大水灾让人民看清“kita jaga kita”(人民照顾人民)口号背后的真实含义。

这一年来马来西亚祸不单行,面对疫情和水患夹攻,人民苦不堪言,简直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但是每朵乌云都镶有银边,这场大水灾让人民看清很多事实,擦亮了人民的眼睛。

人民看不见救援队到来,但却在社交媒体里看见政客到灾区“打卡”。奉劝那些想趁机搞宣传的政客还是别下场救援,否则适得其反。此外,领袖本来应该在幕后指挥救援工作,协调各机构的人力和资源救济灾民,而不是现场到处跑。试问军队中的元帅会否冲到前线打仗,还是在中军帐谋划战术、策划下一步?

作者是马来西亚《学海》专栏作家

许多没有淹过水的地区,或者是只在1971年大水灾被淹过一次的雪隆地区,出乎意料地面临大水泛滥。这让当地居民措手不及,低估了水位上涨的速度。部分灾黎也担心财产被偷,拒绝撤离到临时疏散中心,决定冒着危险守着房子。这样一来,本可避免的财物,甚至是人命损失陆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