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际上,一般严谨的教学法(pedagogy;如探究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应可以由一系列的具体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来概括,用以指引教师实践;而混合学习缺乏细部设计原则。所以严格来说,它不是一套教学法,而是一种相对于纯实体课程的教学时间、场域设定的替代安排的概念。

如今混合学习开展已近一周年,正是回顾与展望的时候。究竟混合学习是什么、所为何事?混合学习和居家学习有何差异?本地有没有混合学习生根发芽的土壤?

过去一年来,我因为执行研究项目或提供教师培训,而与一些中学教师有所交流,初步了解少部分学校各自的混合学习执行情况。我的看法是,现时在我国中学推行混合学习,基本的“准备(就绪)度”(readiness)更胜于全世界多数国家。2018年启用的学生学习平台,疫情前夕已在所有中小学普遍使用,师生运用自如,因而阻断措施时的居家学习,对师生来说不是零起点,更成了后来常态化混合学习的“彩排”。各校充足的科技设施,和个人数码学习计划,也为混合学习提供了硬件设备方面的条件。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高级研究科学家,从事教育科技研究近30年。本文是他给本地教师开办混合学习培训工作坊的论述摘要。)

因而,在本地,居家学习的理念,也从因应阻断措施的师生留在家“线上-同步”上网课,拓展到包括任何课后在校外进行的线上、线下异步学习任务,成为混合学习的要件。

可别以为实体课必然是纯线下、课后活动非得纯线上。实体课也可以安插线上任务(得利于中学已是一人一机),课后活动也可以是诸如让学生在家中利用居家物品进行实验、到户外观察人事物(而后上网与同学分享讨论)等。一个混合学习历程,可视教学流程及其各种细部学习任务的性质,在这四类环境-形式之间切换自如。

所以,在我国实施混合学习的准备期间,一个挑战是如何填补上述的缺口,磨出一个符合本地“校情”的教学模式。其中,新加坡教师学院开发了面向教师的混合学习设计资源,包括一个混合学习历程中的四种可能的任务环境—形式的组合的图示,即“线上—同步”“线下—同步”“线上—异步”“线下—异步”。其中,同步指的是学生或师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活动(如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异步则反之(如学生各自在家习作、分享及回复社交媒体等)。

替代方案是循序渐进,在每一个教案里都融入居家学习任务,但不必一开始就“全面混合化”,而是有系统、有节奏地依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一、两项居家任务,然后逐步增加或更换任务类型,让师生更从容地熟悉这些任务,若遇技术问题也能逐个击破。累积经验,一年半载下来,设计及执行“全面”的混合学习,当可水到渠成。

但“准备度”的另一个面向,是师生对于混合学习的心态。“会使用科技”不一定等于“使用得法”。教师是否能突破“课堂教学就够了”(对跳出舒适圈的踌躇)、“应用科技只是转换媒介,教学方法依旧”的迷思,学生是否能在居家学习时自律等,都须要我们多费一番心思。部分教师仍有“应用科技‘只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因为科技是他们所爱”的思维,却不甚了解科技如何给教学带来更个人化、生活化、社群化的质变。

60年来,混合学习历经学界的研究与优化,且有限度地在中小学实验及推展;其核心理念也有了变化,课后自习不一定是“取代”部分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在大致维持现有课时的情况下,增加课前课后自习。自习活动也逐渐多元化,从行为主义封闭式的吸收数码课程内容、做习题,到建构主义开放式的线上合作学习、专题作业、使用虚拟实境学习空间等,促成学生的实作与反思,否则,“学而不思则罔”。

至于一些教师询问混合学习跟自主学习的关系,厘清一下,自主学习不是混合学习的一个既有特征,但混合学习可以为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舞台,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授权”学生自主决定要选用什么学习材料(如上网搜索学习资源)、自拟学习任务(如自行构思居家实验设计)、自订学习路径,乃至于自选学习目标。这个话题,可另外为文探讨。

混合学习滥觞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大专学府,早期定义是将课堂教学时间,部分由课后的科技辅助自习活动取代。整体学习历程、内容仍由教师主导,但学生在自习时,对时间、地点、学习步伐(依各自的学习能力和进度)有自主权,也让整个教学流程从完全依赖有限的实体课时中解放出来。

线上线下切换自如

2020年4月起因疫情起伏,在本地中小学实施的居家学习,曾被许多人视为只是应急举措,疫情缓和了就该恢复旧常态。但教育部去年起进一步在所有中学逐步推行混合学习,结合个人数码学习计划(学生一人一机,拥有便携式电脑进行学习),把这种科技辅助、跨越时空的学习历程融入正课。

因应这些问题,我给各校领导层两个建议。其一、将不同能力、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小组(如结合教学设计较强及科技应用较强的教师),持续互补互学、分工合作设计混合学习教案及开发教学资源,并分头执行及齐聚检讨。万事起头难,但来年就可改进及重复使用这些教学配套。就我所知,部分学校确已将教师依学科、教学年段分成类似的专业学习群组,常年进行相关的活动。

其二、一般教师的观念是每回都得执行一次“全面而完整”的混合学习历程;只是“环境-形式”切换过多,师生初学乍练而手忙脚乱,可能导致他们难以建立起持续执行混合学习的信心,只求交差。

尽管混合学习并非具体的教学法,但它也如同一张白纸,可融入原本受限于课堂教学时间与资源局限的现有教学法,如探究式学习可以“混合学习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更贴进生活,促成更多同侪互动交流,再回到课室完成学习整合,达致深度学习。教师得善于探索、运用各种学习空间的特定功能或资源,让学生能进行原本在实体课堂做不到、做不好,或没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实现完整而循环的学习-实作-反思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