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在激烈的赛事中,在抢球抢点的同时,要以眼睛余光同时判断那只有VAR才能定夺的毫米级越位,这对所有球员来说,无疑都是一件残酷的事。同理,一个肉眼均被判断为明显出界的球,会让球员有所松懈。而球场上又有谁能以在正上方的视角,看出那1.88毫米的压线呢?归根到底,如果场上球员都不能依赖肉眼之所见来作判断,这球还怎么踢下去?

这里,或者可说有一个精准科技背后的阈值设定问题,是一个监测器械精确度与参与者作为人的能力之所及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但是,归根到底,这就是一个VAR的适用性问题。是的,精准科技可以分辨毫米、微米级的差异。然而,这种精准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无论裁判或者球员靠肉眼作出的正常判断,将会不断遭到来自VAR的精准否定与质疑。其后果,不单是破坏赛事连贯性,更会直接影响到球员情绪和表现,乃至于比赛的最后结局。这样的精准,真的有意义吗?

(作者是画家、前生命科技工作者)

问题关键是,足球赛事之监测与上述体育赛事之监测,有着本质差异,不能相提并论。一个足球裁判员,无论业务水平有多高,要在不停的奔跑中,千变万化的球场上,见VAR之所见(这里强调,是VAR之所见),要看出类似于毫米级的压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毕竟在这方面,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裁判员只能见人之所见。

更要命的是,VAR的影响不可能只限于对裁判员,它对球员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甚至要比对裁判员的影响更甚。在球场上,裁判员毕竟还是“旁观者”,而所有球员却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无论裁判或球员,均是肉眼凡胎。是以常人之所见,而不是以VAR的全方位之所见,作出判断,或进或退,或攻或守。

是的,科技在很多方面确实很助力。就像在田径、游泳与划船等赛事上,一些原本依赖旧技术只能定为并列第一的名次,在新科技面前“原形毕露”。精准科技让很多赛事可以在毫秒或毫米级上分出胜负。但在足球赛上,类似精准分辨监测不见得全都有着正面意义。

由本届世界杯赛所用的VAR影像辅助裁判系统判例所引发的争议,可说意料之中。毕竟任何新规则的引进,都是对旧秩序的变革。而变革这个东西,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端视新规则的合理性而定。

这里不得不说,那是对科技的过度迷信。

就阿根廷的越位以及日本的“压线球”等实例来看,可以预见,类似争议在未来赛事中将会反复出现。诟病VAR的一方直指它坏了节奏,毁了足球。而对VAR持正面态度的一方,则专注于科技所带来的公平性。《联合早报》12月6日言论版的《VAR毁了足球比赛吗?》一文,强调的正是后一点。

如是,VAR的裁决貌似“更准确”“更公平”,但对赛场的所有参与者来说,无疑都是残酷而且不合理的。公平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说VAR毁了足球,不是没有道理。

《VAR》一文强调公平、公正在足球比赛中的至上地位,且认定VAR可以确保裁判执法的公正性。该文把VAR的作用看作是“对裁判的考验,对裁判执法水平,判罚能力的检验”,进而认为,之所以会有争议,如比赛的连贯性受影响,那是裁判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所致。该文观点是,随着VAR的引入与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将有助于裁判执法水平和判罚能力的提高,VAR运用频率也会随着裁判能力的提升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