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马来西亚专栏作家)

解放神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起,拉丁美洲天主教会最活跃也最有吸引力的神学思潮,其神学方法论的特点,在于利用左派或是马克思的理论去建构神学。这种神学强调“实践”,而“实践”的目标即是关注社会的公义与平等问题,尤其是关于贫穷以及因为贫穷所带来的冲突,又与社会的生产和经济有关,认为教会不应回避面对这些问题,甚至在牧灵的工作上,应该致力于去改变不公义和压迫所带来对信仰的危害。

所谓的“信理”指的是“教义”,顾名思义,“信理部”就是负责守护教理的单位。简单地说,它就是天主教会的“教育部”。天主教教友学习的道理,基本上都是由信理部管控,在护守教理立场外,同时也负责驳斥任何违反教条的言行与批评。作为一位饱读经书、学贯五车的学者、教授,拉青格当然是最合适担任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当然,也因为这样,他也就与教会内的一些“异议分子”形成对立。最激烈冲突的一个例子,莫过于与拉丁美洲解放神学家的争论。他除了公开驳斥解放神学,明令禁止相关著作的出版,甚至还终止某些神父或神学家的牧职。

拉青格膺任教宗改名“本笃十六世”,取这名字是有深意的,它反映这任教宗有个明确的任务或使命,即作为延续“本笃十五世”的功勋和成就。他最核心的目标是希望可以带领天主教会与中国建立正常与良好的关系,让中国的教友得到更多照顾,一切都环绕着与中国的议题而来。因为本笃十五世在位时,是教廷与中国关系最好的时刻,所以希望本笃十六世的使命,与在中国的宗教事务关系上可以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忠于天主和教会的神学家,本笃十六世在任内破例辞去教宗一职,回归他最钟爱的、平静的著述工作,且将中国任务交由方济各去延续。有说他的去职与教廷内部在处理中国事务的立场上,因为存在激烈的矛盾而造成斗争,教宗方济各上任后,韩大辉不久就被调离职位。2023年1月3日,被香港国安法提控的陈日君,特别获准取回特区护照赴罗马参与本笃十六世丧礼。此刻更显出他俩的特殊关系,陈日君究竟不是“个人”出席丧礼,但他又“代表”谁或谁指派他作代表呢?这之间的微妙,无不透露出梵蒂冈与中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经常听人批评说:信理部部长一职之前的拉青格是改革的、进步的,信理部部长一职之后的拉青格是保守的、教条的。到底信理部这一个职位让拉青格发生了何种改变?

教宗本笃十六世本名若瑟·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1927年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经历了二战纳粹统治期间的不安和痛苦,战后才算是真正开始他的学习之旅,之后就以一位学者教授的身份任教于多所著名大学。可以这么说,教学与著述是拉青格真正最喜爱的工作,对他而言,这是他回应天主的使命,也是爱人与人分享真理的一种实践。

2022年的最后一天,本准备好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却传来教宗本笃十六世安息,为一个逝去的年日哀伤,也为一个即将到来的日子祈祷。

有明确使命改善与中国关系

拉青格是若望保禄二世在任时被全命当上信理部部长,在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日子里,教廷重要的事务基本上都经过他的手,毕竟作为一个宗教组织,任何工作和目标都很难不与思想或理念相关。如果说若望保禄二世是公开在位的教宗,拉青格即是他背后的“大内总管”。因此有人说,若望保禄二世逝世后,拉青格是最自然或合适的教宗人选。同时,也有说在不易产生接位者之际,拉青格作为一个过渡期的教宗也是适合的,毕竟若望保禄二世在位相当长,且在形象和影响力上无人可取代,而长期在他身边的拉青格,当然是最能即刻带领教会的人选。

以下就谈谈信理部部长的拉青格,和就任教宗的本笃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在任上发表了多篇与中国教会有关的牧函(如《致中国教会信函》等),重用熟悉中国的韩大辉总主教负责处理相关事务,其中陈日君封册枢机也是经本笃十六世祝福的,公开发表《利玛窦逝世四百年纪念谈话》等等。在中国官方不太方便与教廷核心人士见面时,被邀请到梵蒂冈对话的中国人士,大都是学者或大学教授。他们代表准官方的立场赴会,每次与教廷“密谈”后,这些学者在程序上都会在回北京前到香港,一是见陈日君枢机,一是见驻港的中共统战部高层,分享谈话意见和成果。可见,本笃十六世对中国教会的关心以及致力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他任内相当重要的使命之一。

拉青格曾担任过慕尼黑和弗赖辛总教区的总主教,正好这时是天主教会推动改革的时机,他恭逢其盛地全程参与了梵蒂冈第二次大会,对进行中的会议以及会议后教会改革的推动,发挥了相当的影响力。他这个时期的著作中的神学观点,充分体现了开放的精神,接受各种来自现代主义思想的挑战,毫不畏惧。

信理部对此种思潮背后的无神主义方法论、唯物主义的批判,以及诉诸暴力的革命等,特别敏感。拉青格组织起了对于解放神学全面的批判小组,驳斥这些主张的危险,甚至指出某些教理上的背离。因此,拉美神学家和信理部之间免不了唇枪舌剑一番,拉青格成了拉美教会的“敌人”以及他们眼中保守和教条分子。与教廷的对立,俨然成了被殖民的美洲与殖民者欧洲最鲜明的意象。拉青格那张严肃的德国人脸孔,以及宛如宗教裁判所或思想控制的信理部,与“第三世界”的教会关系,一时陷入相当紧张的矛盾中。所以可想而知,当他2005年出任教宗时,拉美天主教会的神学家肯定最不开心。

也许,拉青格对天主教会最深切的影响时期,是他于1981年开始担任天主教教廷信理部部长开始。这个职位他一直做到2005年接任教宗一职终止,之后就改称呼作本笃十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