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一边向银行发新债,美联储一边为银行手中的旧债贴现。这不等于政府一边发债印钞,一边又印钞收回自己发的债吗?这是在糊弄谁呢?这难道不会影响美元信誉,不会积累更大泡沫和危机吗?

美国银行业到底能不能走出这次危机呢?

这次硅谷银行等倒闭,美联储和财政部迅速出手相救,联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所有储户存款“兜底”,还推出一项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ank Term Funding Plan),让面对流动性短缺的银行不必抛售有浮亏的债券,而是抵押给美联储的贴现窗口,以获得为期一年的贷款。

据《华尔街日报》3月17日报道,美国多所大学经济学家共同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有多达186家银行可能存在与硅谷银行类似的风险。由于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银行持有的债券等金融资产严重缩水,部分银行的资产价值减幅达20%。有10%的银行存在比硅谷银行更大的账面浮亏;一旦出现挤兑,随时会面对倒闭。

如今,外国央行都在减持美债。美国银行恐怕还会是认购国债的主力。这样一来,就会看到一个奇葩现象:美国政府一边向银行发新债,美联储一边为银行手中的旧债贴现。这不等于政府一边发债印钞,一边又印钞收回自己发的债吗?这是在糊弄谁呢?这难道不会影响美元信誉,不会积累更大泡沫和危机吗?

可问题是,美联储的BTFP贴现计划,本质是向银行回收债券、释放流动性。这一计划如果总量受控,问题还不大。可是它面对的恰恰是美国银行正手持巨量美债的问题。别忘了美联储为何要加息?因为通货膨胀;而造成通胀的原因,正是这两届美国政府疯狂举债,加上美联储为应对疫情实施零利率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释放巨量流动性。

(作者是本地网站创办人)

从加州银门银行主动清算业务,到硅谷银行遭挤兑、被当局关闭,再到纽约标志银行被当局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由关闭,美国在一周内倒了三家银行,引发市场震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谢拉·拜尔警告说,这可能是美国的贝尔斯登时刻。

此前我在《美国银行倒闭危机的本质》一文中指出,这次危机可比照“次贷危机”,被称为“美债危机”。因为现在,哪家银行持有越多美债,就越容易出问题。这与美债的总体规模和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政策有关。但在美联储推出针对债券的BTFP贴现计划后,似乎导致这次危机的根源已被解除。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美债规模实在太大,令加息影响超出想象。偏偏这时,联邦政府又将触及31万4000亿美元的债务顶限。如果国会不允许上调顶限,联邦政府一旦出现违约,后果不堪设想。可就算国会允许调高顶限,新发的国债谁来买呢?

这些流动性的一部分,已被银行用于购买美债。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仅美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就猛增53%,达4万5800亿美元。此外还有MBS、市政债券等,如果这些都被银行拿来向美联储要求贴现,那就意味着短期内将至少释放数万亿美元的流动性。那通胀还怎么控制?

美债规模实在太大

什么是贝尔斯登时刻?2008年3月,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为缓解贝尔斯登的流动性短缺问题,美联储批准摩根大通收购这家全美第五大投资银行,暂时阻止了危机爆发。但很快在同年9月,规模更大的雷曼兄弟又出问题,最终令次贷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大海啸。外界将这两件事分别称为贝尔斯登时刻和雷曼时刻。

此举被股民解读为,银行高管已经知道整个银行业都不行了,所以抛售自己的股票,准备随时“跑路”。这不仅重启了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狂跌模式,还把参与救助的其他大银行也拉下了水。

另外在政府主导下,全美11家大型银行宣布注资面对危机的第一共和银行,令这家全美第14大银行,在股价暴跌70%后止跌回弹。可谁知好景不长,第一共和银行的高管很快被爆出在股价崩盘前,已集体抛售了手中股票,而且抛售时间是3月6日。那时候硅谷银行都还没倒呢!

所以业内人士判断,美国当前正处于贝尔斯登时刻,意指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而是在短暂平息后,正在积累接下来更猛烈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