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主权的博弈

目前美国热门的应用除了TikTok之外,还有电商平台Temu、Shein等,也与中国大陆有联系。如果因为政治因素,也要封禁这些平台,不仅会影响很多美国民众的购物需求和日常生活,更会影响美国作为全球市场经济标杆的声誉。如果TikTok在美国被禁用,市场份额很可能会被YouTube、Instagram和Snapchat等竞争对手瓜分。因此,禁令有可能会影响其他跨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信心。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助理所长)

主权国家与跨国科技力量之间的博弈还将不断持续下去,政府虽然能够对一些特定平台加强管制甚至封禁,但在整个过程中也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

禁用TikTok阻力不小

一方面,这些跨国企业本身是全球化的产物,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本土色彩将越来越淡;另一方面,它们在一个国家的运营,仍然须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接受政府的监管。从政府层面来看,由于高新科技的发展过于迅速,政府担心这些商业界的庞然大物会变得大到不可控制,侵蚀主权国家的权力。

虽然在听证会上一些议员表示,应该在美国禁用TikTok,但要具体实施则面临很大阻力。首先,虽然美国政府怀疑TikTok有可能把美国用户数据提供给中国政府,但目前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点。美国司法强调无罪推定,公司本身并不须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清白,而是控方须要提供明确证据证明TikTok的过错。

近期,TikTok总裁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听证中,接受有关数据安全的质询,引发世界各国关注。在美中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人们很容易将此事和两国关系恶化挂钩。但其实除了国际政治层面的因素以外,事件更多反映科技所产生的跨国力量对国家主权的冲击。因此,并非只有中国背景的科技巨头,才会在美国面临这样的监管挑战,任何科技型跨国企业,都有可能在任何国家遭遇类似的问题,而这一博弈才刚刚开始。TikTok事件未来的发展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事件的走向不仅将影响美中关系,更会影响其他科技巨头在美国的存在。

由此可见,TikTok并非是首家接受美国国会质询的科技公司,也绝非是最后一家。美国当局对科技企业的调查也并非完全针对来自外国的公司,本土科技企业也是重点调查对象。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主权国家政府与跨国科技巨头之间,愈演愈烈的数据控制权之争。

在传统社会,一国公民的信息、数据收集和保护,主要是国家主权范围内政府的职责,但在通讯科技与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科技公司与社交媒体平台掌握越来越多的数据,这些实体有可能在网上突破国界限制,将影响力和控制力拓展到其他国家。

此外,由于TikTok可以算是一家社交媒体,禁用可能面临是否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质疑。第一修正案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TikTok的支持者可以以此为由,对封杀进行违宪调查。由于美国是一个民主政体,实行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的三权分立,因此有关的行政、立法和司法诉讼可能旷日持久。

除了美国以外,中国政府近年来也加大了对本土科技巨头的管制。中国政府因为数据安全问题,对本土网约车巨头滴滴开出了巨额罚单;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遭受政府反垄断处罚。近期,中国政府还新成立了国家数据局来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在一些国家,政府对科技网络平台的监管也有趋严的态势。

人们很容易把TikTok在美国国会接受拷问,设想为中美关系恶化的结果,但其实这并非科技巨头首次接受此类质询。早在2018年,美国本土起家的社交媒体巨头脸书总裁扎克伯格,就曾经接受了近百名美国议员共计10个小时的拷问,问题也主要聚焦在数据控制权上。一年以后,脸书同意支付50亿美元的罚金,以解决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它多年来侵犯隐私的调查。此外,2020年,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总裁首次一起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被议员就有关垄断、不公平竞争和技术安全等问题激烈质询。

特朗普当美国总统的时候,曾以WeChat和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禁止通过美国在线应用商店下载或更新这两个应用,但后来多名WeChat美国用户和TikTok分别提出诉讼,法庭决定暂缓执行禁令。拜登上台后则直接撤销了这一行政禁令。即便当前拜登政府转变态度,要想重新实施禁令,同样面临很多阻力。

其次,目前美国境内使用TikTok的人数多达1亿5000万,很多活跃用户依靠TikTok平台为生,这包括网络直销、网上教育、网络直播等,取消平台等于断了这些人的生计,政治影响很大。这无疑会影响议员在本选区内的选票甚至明年的总统大选。政客要想克服如此大的政治阻力封杀TikTok并不容易。

美国如何处理TikTok事件值得进一步关注,这不仅关乎美中两国关系,更会对政府与科技企业日趋微妙的关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