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须要每一个人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做起,共同为地球降温,不然总有一天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这意味电价恐怕也会跟着上调。平均来说,碳税每调高5元,电价就可能上涨1%。明年,四房式组屋单位的水电费,预料每月将增加约4元。

更令人担心的是,高温少雨的天气,会引发跨境烟霾问题。本地智库日前就发出红色预警,一旦出现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新加坡和邻国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再次“雾锁南洋”。

说实在的,书店若没通知说冷气温度已调至26摄氏度,相信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会察觉到有何不同;相较于户外的高温,这个温度还是让人感觉很舒服凉快,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

国家环境局多年来鼓励人们把冷气温度设置在25摄氏度或以上;然而,许多公共场所和住家显然没有这么做,尤其是在气温不断攀升的情况下。

反观本地好些地方,包括商场、办公楼、图书馆、戏院,甚至是一些公共巴士等,冷气还是太强了,容易怕冷的人得随身携带外套,在室内感觉像冬天,踏出户外却是艳阳高照。

这次去台湾,发现绝大部分当地人出外还是继续戴口罩,一再提醒我们冠病病毒依然传播着。在本地仍戴口罩的人则越来越少,可是如果我们继续罔顾对地球造成的伤害,空气污染及烟霾的问题将挥之不散,到时每天须要佩戴的会是高规格、也不太舒服的N95口罩,不再是一般的手术口罩了。

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都应该带头,把所有建筑的中央冷气系统,设在25摄氏度或以上,也应规定私人机构这么做,并且透过一些回扣等奖励措施,来鼓励住家也跟进。这不仅能减少碳足迹,也能节省电费。

冷气越调越低,建筑越来越冷,地球就越来越热。这是一个必须停止的恶性循环。

由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制定的热应激指导框架(Heat Stress Advisory Framework)将在不久后出炉,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包括列明如何根据天气预测来规划活动、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以及决定在户外活动时的合适穿着。

但冷气越调越低,建筑越来越冷,地球就越来越热。这是一个必须停止的恶性循环。

新加坡定下气候目标,最迟要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政府部门将带领脱碳行动,争取在2045年左右提前达标。

高温天气对得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和工作的人,例如建筑工人、阿兵哥、保安员等的影响较大。相关的监管机构也应为这些特定人群,制定应对热应激的措施,避免过热中暑的问题出现。

明后两年,我国的碳税将从目前的每公吨温室气体5元调高至每公吨25元;2026年和2027年再涨至45元;预计到了2030年上升到50元至80元。

通常每三到五年来袭的厄尔尼诺现象,极有可能在今年卷土重来,带来更高温和干燥的天气,尤其在6月至9月西南季风季节期间,降雨量会明显减少,天气也会更炎热。

6月学校假期,笔者飞到夏日炎炎的台湾玩了几天,几乎天天30摄氏度或更高的气温,让人酷热难耐,有好几个下午,干脆躲在诚品书店泡冷气。意外的是,去了几家诚品,都听到相同的公共广播录音,大意指为了降低碳排放量,书店里的冷气温度都调至26摄氏度,还恳请顾客体谅。

一个多月前,宏茂桥测到37摄氏度的40年来最高气温,不免让人担心40摄氏度的热浪,在未来并非天方夜谭。

(作者是《联合早报》采访组副主任)

冷气开得越大,就越耗电。根据环境局网站,冷气温度每调高一度,估计每年可省下约13元的电费。关键是,这是人人都有能力做到的,小小举措就能减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