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人都享有政府大量津贴的西医药照顾,每天还是有数以千计的病人自寻中医治疗,中医一直是(西医)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医既可治病防病,理应在我国医疗的前线发挥作用,协助缓解目前政府诊疗所与医院紧急部门人满为患的问题。政府耗费巨资如火如荼地在本月开展的全民防病保健大计“健康SG”,除了换汤(个性化的西医医护,更多津贴与奖励),更须要换药(加入中医药)。但能“治未病”的中医,可能因还欠缺一套标准作业,无法参与其中。

借助于最新科技,西医无可置疑地在处理人体“硬件”(伤残肢体关节手术)上具有优势,例如老母去年在家坐跌,无法起坐,瘫痪在床10天,经过西医以“水泥”修补碎裂的脊椎,第二天就能起床活动。她老六年前跌断左腿时的情况也是一样,经西医的股骨置换手术,两个月后又得以恢复活动。如果类似骨折坚持以中医治疗,可能须更长的复原时间,期间还须面对更多痛苦,以及长期卧床并发肺炎、尿道炎、褥疮等棘手与危急症状的风险,复原效果很可能也还不如手术治疗。

本地中西久来各自为医,病人游走于中西医之间,是引起中西医矛盾的根源。一般医生对中医不甚了了,病人看了中医改看西医,可被指延误病人治疗。临床上还可听到病人受医生嘱咐,别服中药,不要针灸。但如果病人须清热解毒、舒筋活络、通畅气血,服中药针刺却都是中医自有的拿手办法。

该医生知道,中医在本地是受政府管制(医师是经严格考核得到卫生部批准执业的医药工作者),但由于无知,只一味认为中医一无是处,只耽误病人。孰不知西医疏通血管,与中医是异曲同工;中医针刺推拿拔罐等办法,舒筋活络,也在于通畅气血。受投诉的有关中医师似乎无法达到治疗应有的效果,如果屡治无效,确实须嘱病人另请高明,勿论中西。

作者是本地执业中医师

中医既可治病防病,理应在我国医疗的前线发挥作用,协助缓解目前政府诊疗所与医院紧急部门人满为患的问题。政府耗费巨资如火如荼地在本月开展的全民防病保健大计“健康SG”,除了换汤(个性化的西医医护,更多津贴与奖励),更须要换药(加入中医药)。

该医生的投诉,不但折射出西医普遍对中医的无知,也反映了本地中西医在医疗上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矛盾与问题。

基于经费局限,民办的中医难以全面发挥、提升与发展。或许政府须重新为中医定位,并作出更大投入,有如当年接手南洋大学一样,促成像今天南洋理工大学一般的规模与水平,让中医发挥应有作用,在我国医疗体系中与西医发挥各自的优势,应对快速老龄化人口在医药保健上的庞大需求,更进一步共同促进全体国民健康,真正达到更健康的新加坡(Healthier SG)的愿景。

中西医是两门颇有差异的医学。政府在20年前开始管制本地中医时,把中医列为辅助主流西医的另一类医疗。医生如果对异类的中医一无所知,任何投诉只能说是盲目的,与一般病患对医者的投诉无异。只是医生投诉中医师,是从医生的角度说中医的不是。

一名22岁留学英国的本地女生,因月经量大(属功能性)的问题,一年来就一直接受西医荷尔蒙激素的控制。但她提重引起腰痛(也属功能性),西药无法见效,在母亲建议下找中医。中医除了针刺松腰,也为女孩松解并不自觉的肩紧问题。原来身上刺青、鼻孔间穿环的阳光女孩,曾参加易致伤的足球、橄榄球、跆拳道等剧烈碰撞运动,并在健身房举重健身,颈部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劳伤,进而影响睡眠。但她对自觉眠浅并不以为意,且每天作息近乎晨昏颠倒(凌晨4时就寝至上午10时),加上辛辣燥热的饮食。因此,中医可见她体内蕴伏着一团大火(虚火外加实火),西医则没有“热”的概念。她月经量多,也可以是血热逼迫而成的。长期单靠西药激素抑制月经排量,具引发体内瘤肿的不良作用。病人接受中医调理,加上在个人作息与饮食上的相互配合,平衡体内“寒热”,才是上策。中医除了治病(腰痛),从(松肩颈,改善睡眠)调整病人体内寒热阴阳(改变病人的体质),间接也可调理月经,从基础上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临床上无论中西医疾患,十之八九都属功能性问题;疼痛与睡眠问题(眠差浅少),则是人体健康开始出现问题的讯号。

一名医生本月5日在《海峡时报》言论版投诉中医师,指中医师耽误了她一个下肢血管阻塞的朋友的治疗,该医生声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人有截肢的危险。最后她还列举本身与其他医生发现中医相关的其他诸多不是,要求当局让医生更方便地投诉中医师。

但西医的“硬件”(骨节手术)处理,往往还须中医“软件”(功能性)调理的跟上。一名50余岁的本地菲律宾籍前护士今年3月右手动了手腕手术,近四个月来仍然深受肩紧、右臂难抬的困恼,这是手臂屈伸还带有功能性的问题。西医似乎除了手腕手术再无对策。但经针刺治疗后,她抬起了患臂,脸上露出难以置信与久违了的舒畅感觉。她是由从事建筑绘图工作的同籍夫婿因肩紧疼痛,经针刺处理有效后,推荐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