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独居老人的诸多问题,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投入。新加坡老年问题日益严重,注定不可能单独依靠政府单一投入。促进相关问题的市场化解决,不但可以使老年人有更多养老选择,也可以增加更为精细化与个性化的独居老人问题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市场化具有可持续性与灵活性特点,也会使解决方案更具有可持续性与经济效益。
生死为大,我们出生时就注定孤独,但离世之际,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有亲朋绕床,并得入土为安,至少不应在死后可悲地化为一具腐尸。每一则类似新闻的出现,都在提醒全社会,应该为减少此类悲剧多做努力!
新加坡老年问题日益严重,注定不可能单独依靠政府单一投入。促进相关问题的市场化解决,不但可以使老年人有更多养老选择,也可以增加更为精细化与个性化的独居老人问题解决方案。我们出生时就注定孤独,但至少不应在死后可悲地化为一具腐尸。
不少国内外的学术研究发现,独居老人需要的主要有几类服务,依照需求急迫度排序,分别为: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以及医疗护理。这其中,独居老人最需要的是医疗照顾与护理,这不仅包括陪同老人就医、提供日常用药的指示,以及定期检查,紧急情况发生时,急救则最为切要。
因此,进一步提高本地社区机构的服务水平,发挥各级社会公益组织的补充作用,极为重要。
最后,我认为,科技将是解决很多现代问题,包括独居老人问题的重要辅助手段。新加坡的城市数码化治理非常成功,但独居老人却恰恰因为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成为数码弱势群体。因此,如何利用数码科技建立起独居老人的远程医疗监控系统,大力研发独居老人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都是本地各级机构和企业可以考虑的努力方向。
至于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同样很容易被人忽视。我家孩子最近几年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周末与老年人聊天交流活动,就应该大加鼓励。另外,本地宗教团体也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慈悲精神,注意这一关乎民众生死的重要问题。
现代化的速度令本地家庭结构发生剧变,传统大家庭日益小型化。即使有家庭者,老年人也往往会主动或被动地与子女后代分居。这不仅导致独居老人现象增加,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与支持,独居老人在物质上与精神上都会出现严重问题。不少老人会因此与社会日益隔离,陷入无法融入社会的孤独情况。
鼓励这些有家庭的独居者和其他家庭或社会成员来往,是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重要目标。减少国人的代际隔阂,并鼓励传统家庭观念中的孝道反哺,则是从价值观上解决这一挑战的良药。被动独居者并非不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但由于单身,父母与长辈过世后就只能独自过活,如何使这些老人构建一个互助的亲友圈,增加他们与社会尤其是邻里的互动,则是强化社交功能中重要的一环。
新加坡老龄化问题非一日之寒,独身者渐多,加上老年人与子女不生活在一起的数量也同样可观,所有问题结合起来,就导致报章中层出不穷的孤独至死的新闻。有时一天会有两起,或者一户人家有两具腐尸出现。应注意的是,出现腐尸乃是类似情况的极致呈现,每一起腐尸事件背后,还藏有更多被忽视的独居老年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本地腐尸案频繁出现,主要是在此环节出现了重大问题。去年10月中旬,我因冠病半夜突然出现心跳过速的状况,如果我是独居而无亲人打电话争取急救,恐怕也会沦为多日后的一则新闻主角。所以,今后社区与社会公益机构应该为解决这一急迫问题多投入人力物力。
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宗教研究者
据2020年统计,本地独居老人数目超过8万。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如仅靠某一机构或组织来承担,须耗费庞大的资源,故而只能由各方共同协调处理,才是上策。我觉得只有通过家庭、社区及社会公益组织、养老机构与政府等四方来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稍加改善。
当然,对于独居老人孤独至死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并承担起主要责任,因为政府确实具有其他团体与个人都不具备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但更为重要的是,这类事件的频繁出现,乃是社会安全网出现纰漏的警钟。这些孤独至死者往往是社会弱势人群,不但经济条件不好,在受教育、身体状况等方面都可能是最需要社会资源倾斜的一群。政府通过资源再分配更多地照顾他们,我相信乐善好施的国人也会非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