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原定今年完成的大翻新计划,将延迟到2026年。

工作日的早上,繁忙时间列车的间隔竟然要八分钟甚至更久,这个标准实在是匪夷所思。

但这条于1999年通车的轻轨系统,一开始的设计就存在许多缺陷,加上SMRT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管理缺失,导致这条设计使用寿命只有20年的线路,启用过后就问题不断。

烈日下来一趟“桑拿浴”之旅,更是许多居民的共同记忆。

现在不是上午、下午或晚上的离峰时段。现在是早上7时30分,月台上挤满焦急等着挤上列车,赶着上班上学的通勤族。

艳阳下或暮色中,走在轻轨高架轨道上,一度是两地居民经常能“享受”的独有浪漫。

时任交通部长许文远在2015年下定决心要“果断处理”武吉班让轻轨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大规模翻新,包括更换列车、供电轨和信号系统,并使用20年前还未有的创新科技,如状态监测系统等。

可是,轻轨系统管理团队在心态上是否也进行了大翻新,这是居民感受不到的。

不少外地人第一次搭乘时,也会为只要付出少许的车资,就能免费搭乘“过山车”感到惊喜。

月台的屏幕显示下一班列车的到站时间,是在八分钟后。

即便是因为列车故障或其他因素导致调度出现问题,SMRT也应该透过车站的广播系统告知,让乘客进入车站前,可以选择其他的通勤模式;而已经在月台上的乘客,也能根据情况做出更知情的选择。

为期六年的大翻新工程从2018年展开,翻新期间缩短营运时间、实施单向营运,甚至全线暂时关闭,居民都给予最大限度的配合。

可是,同样隶属于SMRT的武吉班让轻轨系统管理层,为什么不能采用同一套标准,这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交通部长徐芳达在今年8月1日,见证首两列第三代列车投入运作时说,随着列车和系统逐步更新和改善,轻轨系统将会更可靠。

其实,在许文远大刀阔斧整顿下,SMRT在管理其他地铁系统上,已经做到了即时与乘客共享信息,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

(作者是《联合早报》本地新闻副主任)

居住在蔡厝港和武吉班让的居民,对武吉班让轻轨系统有一种非常错综复杂的情绪。

延伸阅读

硬体设备翻新后,居民都能感受到轻轨系统可靠性的进步。

这个场景,几乎已经变成武吉班让轻轨系统的日常了。

过去,武吉班让轻轨系统是武吉班让区居民,到蔡厝港转乘南北线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滨海市区线开通后,蔡厝港居民也经常搭乘武吉班让轻轨到武吉班让站,转乘市区线到市中心,甚至是博览中心或樟宜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