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世界交通枢纽,病毒跟着旅人足迹而行,无奈也无法幸免。追溯历史,早年淡马锡港口时期,即以“对外开放,广纳人才”而兴;国土幅员小,靠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兴国。各地人士在此发挥实力能力,工作谋生,建设打造宜居岛国,定居安家,和平共处。各地人才在此交融,群策群力,已成岛国的血液命脉,骨子里的基因。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抗疫防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强敌”当前,凡人不可过度自信,更不可轻敌。唯有团结齐心,勿玩弄政治伎俩,更不可幸灾乐祸;互相帮助、支援,才是最好的防疫抗疫药方,才有望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看到客工的居住环境照片,不禁想起早年华人先辈南来谋生、住在狭窄猪仔间的画面,令人唏嘘。然而,客工社会背景殊异,远走他乡,志在赚钱养家,工余聚集话乡音,简单朴实;至于生活素质如何,外人不足道也。

当局设立应对小组,连日追踪,马不停蹄,将接触确诊客工者隔离,并设法转移迁离健康客工,改善客工宿舍环境。

多年来,客工宿舍环境条件一直受到相关部门与机构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冠病病毒,客工宿舍密度高,即使卫生设施到位,安全社交距离未必做得到。面对如此局面,扼腕叹息之余,我们应该痛定思痛,亡羊补牢。

我从疫情初期第一个孟加拉客工确诊开始关注客工染病情况。他在家乡的妻子身怀六甲,本地志愿者和团体筹措物资,由新邮政免费邮递到客工家门,阅读报章相关报道过程,赚人热泪。后来客工妻子顺产,而客工因患有其他病症,虽脱离冠病纠缠,但仍须住院留医。祝愿他早日康复,回乡与妻儿团聚。

冠病病毒阻断措施实施至今将近两周,天天跟进本地和外地的疫情发展,对近期本地病例数飙升,感到忐忑和心情沉重。

外来新客或留客,都是社会的组成分子。国家领导人说得好:这些客工为我国社会建设出力,生病了我们应该照顾。这是义不容辞、有情有义的做法,也是新加坡善心社会的共识与默契。

本地4月份开始增加多个感染群,病患主要是外籍工人。客工的处境堪忧,急须多方支援和打气。

连续攀高的确诊人数,难免令人心生焦虑;焦虑会转化成危机感,提升警觉心和齐心抗疫防疫的力量。经历风暴过后,我们的社会将更坚韧壮大。

病毒不识人,疫苗尚未开发,防疫稍有漏洞,即大肆入侵。客工从事劳力工作,赚钱养家确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