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生活,我们当然要积极向上向善,关于人生的生死、苦乐、贫富和空有,我们就都要有“一如”的想法,四点分享:
二、视苦乐一味:苦乐其实是同体的,我们能将苦乐调为一味,认知苦是一种奋斗、一种增上、一种成果,也就能“处苦境不觉得苦,处乐境也不以为乐”,超越感受,体会中道的生活。
眼前的,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过去的,我们要坦然面对。而该来的,我们要学习欣然接受。我们能超越对待,就是所谓的“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面对纷扰生活,面对万花世界,内心不会动摇,这就能超越。
四、视空有一体:大部分的人视空和有为截然不同的境界,有的,就不是空,空的,绝对不可能有,用二分法把空、有的关系一刀两断。事实上,空、有是一体两面,好比手心和手背都是肉,又好比孪生兄弟,两者相需相求、相生相成。如同杯子空了,可以装水;口袋空了,可以置物。认识空有一体,可以发挥无限。
超越
世间人为了生死,悲喜交替;为了贫富,斤斤计较;为了有无,惶惶不安。一天当中,忽悲忽喜,忽苦忽乐,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失去了方向。在这一个纷乱的世间,我们要明白,重要的,就是把我们这一世做好,其它的,无所谓失去,而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那只是体验罢了。
三、视贫富一念:人生的幸福快乐,贫富不是绝对的条件,也不是判定人格尊严的标准;有人粗茶淡饭不改其乐,有人富甲一方,仍然忧愁烦恼。如果心里拥有满足、欢喜、豁达、缘份,即使身无立锥之地,也可以超越贫富,享有三千大千世界。
“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
星云大师说:分享信息:佛陀曾这样教导比丘们:“有五件事,所有的人,包括女人、男人、在家或出家,都应当时常拿来自我警惕:一、我会变老;我不能免于变老;二、我会生病;我不能免于生病;三、我会死亡;我不能免于死亡;四、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有离我而去的时候,以及五、我所做过的恶业,终究是会由我来承担。
佛陀说:“这样,可以警惕以年轻力壮、没病痛、能活着、能拥有、心存侥幸作恶而自豪的人,免除他们的沉迷与行恶,引导他们走向善道。”
一如
一、视生死一如:生死,应视为观念的转变。过去有位母亲想要寻死,老和尚告诉她:“既然你生命不要了,就把它奉献给社会吧!”她若有所悟,从此在服务的义工生活里,获得欢喜,也获得重生。生死是什么?如薪尽火传、如蝉脱壳,此死彼生,生未尝生,死未尝死;视生死一如,就能超越限制,超越轮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