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产生这些情绪是可以理解的,缅怀逝者应是追忆故人,也是疗愈自己。
五、要学会适度发泄内心的苦痛。感觉难受,就好好哭一场,比压抑在心底强。内心痛苦释放出来,自然感觉平静许多。悲伤和泪水,具有治疗效果,只要悲伤能在身体自然流动,这份疗愈会自然产生。
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雨季,低体温症者的一般表征是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律不齐,一些人感觉皮肤湿冷,运动量减少,缺乏免疫力,年长者双腿无力,容易摔倒,加上有长期慢性疾病,若遇到疫情病毒感染,引起并发症,健康更大受影响。
缅怀故人应是一件温馨的事。
袁凤珠分享辅导个案中,有个女儿需要长期照顾母亲,多年来彼此产生依赖情怀。当母亲离世后,女儿精神不振,茶饭不思,陷入生活死角。经过辅导后,觉得与其如此沮丧,对不起母亲,不如好好地生活,她知道母亲也必定希望看到她能够在喜乐中过日子。
二、节日前后情绪紧张
从小到大,每次有大节日总会有亲人相聚,一起准备食物,一起吃喝。时光如梭,光影如昨,印刻在脑中的美好记忆始终封存在内心角落。在忙碌的日子里,很少有时间回忆从前,因为缺少一个把它提取出来的线索。但是,每逢过年过节,最容易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一年难得的假日,大家有机会让心灵沉淀,聚餐叙旧,勾起对故人的缅怀。
一、气候变化
三、要把对离世亲人的情感转移到健在的人身上。袁凤珠分享一个个案:一个母亲失去小女儿,整整一年的时间伤心痛苦,精神恍惚,没办法好好地照顾两个活着的儿女。把对离世亲人的爱转移到活着的人身上,这并不意味着不再怀念,而是用另一种更好的方式怀念。离世的亲人在面对死亡的瞬间,肯定希望你能善待活着的亲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
温馨缅怀故人
大节日来临,一些人容易产生紧张与担忧情绪,加上忙碌,进而影响心血管的健康。由于各种原因,节日不能和亲人在一起度过,会出现情绪波动,甚至感到孤独、恐惧、焦虑等。
二、要适应亲人离世的环境。故人在你的心里有着独特的位置,永远都不会被取代,但是最终还要适应没有他/她的日子。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悲痛中走出来。
袁凤珠说,尤其人到中年,思亲情绪会更为强烈,引起心理的细微变化,感触更为敏锐。那些离乡背井的游子,在寂寞的节日之庆里,更有许多深深感怀与感伤。
六、好好活着,也是相当于延续着离世者的生命。
人的年龄越大,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越深。随着年龄增加,人的心境变化,许多年轻时的人和事都变样,因此更加怀旧。
袁凤珠说:“很多人会沉浸于一些过往的事,或自己思念的人,彼此曾经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缅怀难免,但是必须要回到当下,因为过去已经回不去,过度伤情容易逐渐形成心理疾病而不自知。学会享受孤独的同时,也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一、要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清楚地认识到这人确实已经不在世间。所以参加葬礼的仪式很重要,是一个为故人作最后告别,表示对故者的怀念和尊重,也帮助逝者的家人接受逝者已离别的事实,通过哀伤的表达、抒发,完成心理上的分离与情绪的释放。
想到要跟好久不见的亲人团圆,因此开始张罗,忙进忙出,熬夜,活动量比平时明显的提升许多,操劳过度。无论是情绪波动或是活动量加大,都会给年长者的身体带来额外负荷,对心肺造成更大压力而得病。
袁凤珠提出几点见解:
资深心理辅导员兼家庭治疗师袁凤珠认为,传统节日是人们跟所爱的人一起欢庆生活中的特殊时刻和联系情感的,让我们暂时放下日复一日,令人疲惫的日常生活,记起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和时刻。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尤其是亲人不在身边,或是刚离世,个人心情总受影响。
若稍微留意,过去这一两年,许多人在节日前后离世,袁凤珠认为有下列几个因素:
这个春节,少了跟母亲拜年,年平静很多,也因为连绵雨天,更显清冷。不过,心中那份爱,温热依然。
袁凤珠说:“有些老人,平日素食较多,也吃得少,在节日期间,突然大吃大喝,宴会加糖果糕点,肠胃负担过重,消化不良,容易三高突升,甚至有中风危机。我们看到一些久病不起的病患,出现厌世情绪,在节日见到心里渴望想见的人,感觉心愿已达成,对世界已无眷恋。
四、要原谅自己曾经得罪故人的事。如果能够在生前道歉讲和更好,如果在故人离世后才想起一些憾事,你要相信,故人爱你,必然会包容你的过错。
佳节期间亲友团聚其乐融融,但也会让人特别怀念已经离去的至亲。在热闹的节庆日子,学会调适忧郁心情,好好照顾仍健在的亲人,何尝不是节庆赋予人们修身的功课。
母亲病逝一个多月,生前情景历历在目,尤其每天来回医院病榻前探望,忙碌穿梭的身影,依旧感觉温热,因为那份爱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