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她持续运动、跑步和居家做肌力锻炼和伸展运动。

她说:“二嫂是初期乳癌的幸存者,她接到我的电话后,立即跟我分享她的治疗过程,并在去年1月帮我预约她之前的主治医生陈杰敏副教授。”

郑佩芬是教会服事的传道人,她在术后休养两三个月,就返回工作岗位。这一年多来,她都尽量抽时间做一些伸展运动、步行和游泳。

她说,本地85%患者属于散发性(sporadic)乳癌, 基因突变只占5至10%。不过,即使家族中存有遗传基因突变,也不等于百分百会患上乳癌。她说,临床报告显示,多数患者是在45至64岁间发病。

陈杰敏副教授也说,一些研究认为夜班工作与患乳癌风险有关,因为昼夜节律周期受到破坏。不过,至今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乳癌与睡眠品质和压力有直接关系。

她说:“身为女性,都有患乳癌的风险。”

曾美桦医生指出,乳癌治疗着重于全身性治疗(systemic treatment),除了手术之外,还可以通过药物、放射疗法、化疗、靶向治疗和荷尔蒙疗法等,给予患者个人化的治疗方案。如果肿瘤不超过1.5公分,也可以考虑冷冻消融微创手术。

陪伴是无形的力量,结伴做乳房X光检查(mammogram),不让乳癌(乳腺癌)夺走姐姐妹妹的宝贵生命!即使确诊,也可互助相援,合力斗癌,不让一人落单。

郑佩芬的二嫂王玉英(54岁)是一名财务规划师。她在确诊乳癌后,只想快点摘除左乳,不给丈夫和两名在念大学的儿子带来任何不便,而忘了悲伤。

她非常感谢二嫂在那段期间陪伴她求诊和治疗,也很感谢家人的支持。“因为发现得早,癌细胞没有扩散,摘除左乳手术非常成功。手术后,不用吃药、化疗,只要每年复诊一次。”

10月的世界防治乳腺癌关爱月虽仅是一个月的活动,但患上乳癌却是女性一生须承担的风险。《联合早报》访问相隔半年患上初期乳癌的姑嫂郑佩芬和王玉英,她们道出早发现早治疗让她们得以重获健康,并齐声吁请女性珍爱健康。

陈杰敏副教授说,初期乳癌早发现的话,治疗选择多,治愈机会也高,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与分布,病人的体质是否可以承受放射治疗(如果采取乳房保留手术)。当然,病人也有选择,包括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术( lumpectomy),适合初期患者的腋窝微创手术,内视镜辅助乳房微创手术(Endoscopic-assisted breast surgery ,国立癌症中心和中央医院皆提供此手术)等。早期乳癌患者只须清除两三个淋巴结,且没有显著副作用。

有生育未必没风险

直至2017年,因为要提高重症医疗保险的保额,她依指示到诊所做乳房X光检查和超声波扫描。2019年3月,医生为她做乳房X光检查后,发现她的左乳有异,活检结果证实她患上初期乳癌。为了确认乳癌的扩散程度,她又做了磁共振成像 。

她说:“我们不是铁做的,不要视健康为理所当然,早发现早治疗,不要抗拒做乳房X光检查。”

乳癌是女性的头号杀手,不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不仅治疗选择多,治愈机会也高。受访医生强调女性自行检查乳房的重要性,说明乳癌的治疗方法,以及破解人们对乳癌的迷思。《联合早报》访问相隔半年患上初期乳癌的一对姑嫂,分享她们抗癌的经历。

同时,也不要忽略乳房发出的警讯,包括乳房出现不痛的肿块,乳晕周围发痒或出现皮疹,乳头出血或有不寻常分泌物,乳房皮肤肿胀和有硬块,乳头凹陷或回缩。陈杰敏副教授提醒,如果发现乳晕周围出现皮疹,应求诊,不要自行胡乱涂药。

对于多数女性申诉做乳房X光检查的挤压过程,令她们感到不适,曾医生说,乳房X光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适,只是非常短暂的几秒钟,但换来的却是保命和护乳。

对于郑佩芬和王玉英两姑嫂在半年内先后确诊,陈杰敏副教授说,在家庭成员、亲密朋友或同事被诊断患癌后,女性一般上会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并去做例常体健,这是非常普遍的。她透露所接触过的几对家庭成员病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确诊,与遗传基因的风险因素无关。

陈杰敏副教授说,除了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取,不过量进食红肉、动物脂肪和饮酒,都可降低患乳癌风险。

9月11日,她在英语演讲协会Toastmasters Club的活动上,第一次跟出席的妈妈们分享自己的斗癌过程,鼓励她们珍爱自己的乳房,定期做乳房X光检查。她也陪伴友人接受治疗,并吁请大家结伴同行去做乳房X光检查,互相支援。

陈杰敏副教授也是新加坡防癌协会乳癌意识月委员会主席,她和曾美桦医生异口同声建议女性发育后,应每月自行检查乳房(breast self-examination)是否有异常的肿块或症状。根据国家乳癌筛查指南建议,女性在40岁至49岁时,每年应做一次乳房X光检查。50岁及以上的妇女,则建议每两年做一次乳房X光检查。高风险群如基因突变带原者,则可能需要更专业的测试,如磁共振成像(MRI)。

她说:“我非常震惊。一来家族没有乳癌病史。再者,我的生活和饮食也很健康,之前一点症状也没有。”

她告诉记者,在陪伴小姑郑佩芬诊治的过程中,她第一次思考是否应该做乳房重建手术。在与家人和好友商量后,她决定做乳房重建手术。原本,手术安排在去年5月,但因为疫情暴发,她将排期让给急需动手术的重症患者。重建手术改在同年7月14日,不料又遇到父亲须在18日动手术。

她指出,患乳癌的风险在于荷尔蒙、遗传基因和包括生活和饮食习惯等的环境因素。妇女如果长期接受荷尔蒙替代疗法或长期口服避孕药,都会提高患乳癌的风险。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包括保持健康体重,不吸烟,不过量喝酒或不喝酒,均衡饮食和有规律的运动,都有助降低乳癌的发病风险。

她要告诉乳癌患者:“没有左乳不是世界末日。”她积极面对重获的新生,因为破碎中仍然有它的美和价值。

同为乳癌患者 姑嫂相互扶持

她之前并未有任何乳癌症状,只是在2019年12月去诊所取慢性背部疼痛镇痛药时,向女医生申诉近期感觉到胸闷不适,疑是太疲劳所致,女医生按压了她的乳房后,建议她去做乳房X光检查。

不过,她说:“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多数乳癌是可治的。”

曾美桦医生说,英国年初发布一项睡眠品质研究,显示每晚只要有四小时的深层睡眠已经足够,女性不会因为睡眠时间不到常认的七八小时,而提高患乳癌风险。与此同时,压力也未获临床证实与乳癌有直接关联。

睡眠与乳癌有关?

她说:“我问过医生,从腹部皮瓣移植做乳房重建手术,须在床上躺三天,无法亲自照顾和陪伴父亲。”她选择陪在父亲身旁,取消了乳房重建手术。

及早发现,多数可治

睡眠和压力会导致乳癌?

早发现治疗选择多

她也提醒患者,喜怒哀乐是人生下来的权利,不用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感受,并庆幸在自己情绪低落时,有二嫂在旁鼓励她。教会的上司和同事也给予她鼓励和支持,令她感受到家人与好友满满的爱。

她提醒:“初期的乳癌是无痛的,生育、哺乳过的女性,未必就没有风险。我就有40岁的病人,生育三子女且都有哺乳。”

乳癌是本地女性常患的癌症之一,根据新加坡癌症注册局的数据,从2014年至2018年,本地有1万1232起新增病例,相当于每年有逾2000人确诊,超越同时期男女患上结肠直肠癌和肺癌的病例。乳癌也是女性的头号杀手,五年内有2196人死于乳癌。不过,报告也显示,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患第一和第二期乳癌的女性,五年存活率分别是近100%和89.5%。

在医生的建议下,她致电给在2019年5月摘除左乳的二嫂王玉英,征求她的意见。

不过,陈杰敏副教授强调:“重点是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延误求医。”

泛亚外科手术中心(PanAsia Surgery)乳房手术顾问医生曾美桦受访时说,只要是女人,一生中都有患乳癌的风险。所谓的预防,是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乳癌夺走宝贵生命。

新加坡中央医院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外科与肿瘤外科系乳房外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陈杰敏副教授受询时说,乳癌是由多个因素所造成。研究已发现荷尔蒙、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会提高一个人患上乳癌的风险。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患乳癌的风险也相继提高。

王玉英感恩重获新生

她吁请女性关注自己的健康,定期做乳房X光检查。她认为结伴一同去做检查是有助益的,可以互相扶持,不要将自己孤立起来。

48岁的郑佩芬是在2020年2月做左乳摘除手术,同时进行自体皮瓣移植重建乳房手术。

抗癌成功后,她现在不会对自己过于严苛,偶尔也会在饮食上犒赏自己,人也愈发开朗了。“我视这为新生,是生命的第二个机会,有没有重建乳房,不再困扰我了。”

曾美桦医生说,乳房X光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任何不适,只是几秒钟,但换来的却是保命和护乳。(iStock图片)
泛亚外科手术中心乳房手术顾问医生曾美桦(右)解释乳房超声波的扫描结果。(陈渊庄摄)

郑佩芬说:“女性平时很少会提起这个话题,总认为乳房非常私密,不应挂在嘴边。”

她说:“我40岁之后,就没有做乳房X光检查了,因为觉得挤压过程令人感到不舒服。”

她透露,最后一次做乳房X光检查是在1998年,她向来生活方式很健康,注重饮食并有规律地做运动,加上身体无不适或异样,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做例常的乳房X光检查。

针对水果中的糖分会否增加体重,曾医生解释,水果所含的果糖是天然的,不是化学添加糖。当然,食物的分量很重要,她提醒肥胖妇女应检视自己一餐的总进食量,避免一餐大量摄取水果或以水果代餐。

她给患者几点建议,包括信仰,家人好友的陪伴,关爱自己,正面的心理建设和看到明天,看到家人和好友的盼望。

她坦言,在等待检验报告的那一两个小时,努力平伏情绪。

曾医生也推翻一些人认为“不要动手术,以防癌细胞反噬”的迷思,她说,只有未接受治疗或未完成治疗的癌细胞,才会引发患处发炎,加剧病情恶化。

另外,有传豆制品不宜多吃。曾医生解释,豆制品含的是植物性荷尔蒙,与人体的荷尔蒙不同,不会促进雌激素的增长。

一周后,郑佩芬的乳房X光检查报告出炉,因出现一些有如钙化的阴影,医生建议她到医院再做一次乳房X光检查和乳房超声波扫描。她一度犹豫,认为自己并无不适,也无任何症状。医院医生为她做了乳房超声波检查后,发现她左边乳房有阴影,建议她做活检(biopsy)。

她说,若要说有异样,就是左乳的乳头有轻微凹陷,当时她还纳闷,但因为没有任何不适或分泌物,所以没有放在心上。确诊后,她在医生好友的转介下,往国立癌症中心求诊,并在2019年5月做了左乳摘除手术,并在同年10月回到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