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韬在本地行医超过25年,最常诊治脂肪肝和胃酸倒流的患者,他们的共有特征都是吃太多,吃太饱,才引发健康问题。估计本地每5人中,有1人有脂肪肝,预计未来10至20年是最常见的肝病。他说:“只要患者注意饮食,保持健康体重,配合运动,这个脂肪肝的问题自然获得解决。”

联合早报记者访问了几位注重身心健康的医者,分享他们新年的乐活计划。

认识心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陈淮沁有四分之一个世纪,他的样貌似乎已“定格”,多年不变。他非常注意控制体重,尤其是当医生之后,这30年来,都保持着68、69公斤左右的体重,对体重,他相当“斤斤计较”。

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运动与饮食,但是必须适合自己,而且能坚持下去的。今年,她已随同友人报名参加高尔夫球,定时定点锻炼,这是借助别人推动自己,更有纪律的运动,而且也是良好的社交活动。

一年初始。每个人都展望未来更好,多数人心里头应该都以健康排第一,希望今年更胜往年。

他指出,运动能提高工作力度和专注力,精神面貌更好。心脏科医生必须为病患动手术,有时候必须长时间站着,得有好体力和集中力。“心脏手术是大手术,我们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运动也是排解压力的方式之一。”运动更能帮助消化,促进睡眠品质。

三年前,她到全球最美山峰马特洪峰(Matterhorn)滑雪时,不小心跌倒伤及脊椎,虽然不严重,但是留下后患,即背部时不时会疼痛。因此,她今年会开始做Gyrotonic健康脊椎运动,这是从皮拉提(Pilates)延伸出来的运动,透过多种不同的动作,以强化脊骨与身体的不同部位,希望得以慢慢缓解背骨疼痛问题。

人们做事多目的导向,以用餐来说,应该细嚼慢咽,慢慢吃,不心急。他举使用GPS导航系统为例,很多时候总是在转弯后,系统才告知前头该走的方向,但是因为车子行驶太快,已来不及更改,因此总是走冤枉路。

他说:“慢吃时,大脑会告诉我们已经饱了,可以放下碗筷了。吃的气氛很重要,劳碌工作后应该享受所得,除非是健康有问题,否则不要刻意地不吃什么,那日子怎么能快乐起来。”

工作时,她最常运用到双手,加上长时间坐着,手和背两个部位经常会酸痛,她通过做瑜伽护理。

健康生活方式很多,注重饮食,运动适量,精神生活富足,乐活无边。

他是广东人,喜欢煲汤,鼓励人们午餐和晚餐都煮个汤,先喝汤,让肠胃吸收,同时稍微填饱肚子,之后可以吃得少一些。他最常煮的是猪腱三宝汤,即加入青红白萝卜熬汤,再加点红枣。

认识本地肠胃及肝胆专科顾问医生韦俊韬的人,首先会被他亲切的笑容和说话的语速所感染,他总是生气勃勃,正能量满满。

韦俊韬医生:七分饱+每天运动

曾庆亮中医师:注重慢活

梁凯婷医生:运动与饮食必须适合自己

他说:“周末有空时,我们跟孩子到东海岸骑脚踏车,每次二三个小时。家里也有脚踏车,有时骑脚踏车到住家附近的熟食中心买东西吃。”

本地资深中医师曾庆亮强调慢活。生活中必须讲求优先次序,重要的事先处理。

Vidaskin医学美容诊所医学总监梁凯婷医生指出,对于一些人,尤其是女生在健康饮食方面不吃肉类或淀粉类食物,她不表赞同。“我不太相信这类饮食观,现代人的营养丰富,只要不过分摄取某种食物,饮食均衡,不用避忌不吃这个或不吃那个。”

这10年来,他调整了看诊时间,每周一到周六,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为病人看病,让他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说:“经常到不同国家,更珍惜新加坡拥有的一切,我们并非富足,而是心灵的宽裕。”

她说:“运动绝对有好处,但是若不小心受伤,反而影响与阻碍自己做任何运动,因此我尽量选择一些风险没那么高的运动。”

她曾在澳大利亚居住一段很长的时间,回到新加坡工作这些年,她发现生活圈子里的人都过度消费。她说:“我看到有些人有几部车,几栋房子,吃山珍海味,我们需要这样的生活吗?这是健康的吗?”她也发现亚洲人吃得太多,浪费食物好像也是华人的“文化”,她希望人们更看重心理层面的健康。她觉得生活简单一些,人会更健康。

韦俊韬年过50,却保持着年轻与健康的形象。他喜欢吃,更喜欢下厨,经常在他的面簿上看到他分享炒黑椒螃蟹或其他拿手佳肴的照片,不过,他的运动量也不少,经常跟太太和儿子一起运动,甚至带孩子到海边亲近大自然,捉小螃蟹。

知足常乐,而且施比受更为有福。他经常不收诊费,帮助一些经济有困难的患者,尤其是一些癌症病人;他甚至自掏腰包给予三餐不继者生活支援。他认为生活互助,有能力祝福别人,这是非常美好的事。

孩子喜欢吃鱼,他经常上湿巴刹跟熟悉的鱼摊贩买鱼,由于是熟客,摊贩都把最新鲜的留给他。

陈淮沁医生:对体重“斤斤计较”

他鼓励人们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保持肌肉强壮。他每周7天做不同的运动,包括跑步(30至45分钟),骑脚踏车(约10公里,30分钟左右),F.I.T高强度运动(15至30分钟),哑铃举重,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和半蹲运动等等。他清晨5时许起身,运动后才去上班。

她不属于运动型的现代女性,作为医美医生,她保持着美白肌肤,姣好容颜。

过去20多年,他经常参加义诊,从泰国、缅甸、老挝、荷兰,到非洲的乌干达等地方。这是回馈社会弱势群体与有需要者的责任,也是他重视的精神生活素质。

新年伊始,每个人心目中或许都有自己的乐活大计。联合早报访问本地几位为病患治病保健康的医生,看他们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身心健康的方式为何?

许多人以工作繁重,没时间运动作为借口而完全忽略运动。这些年,陈淮沁已习惯运动,变成生活部分,不做浑身不对劲。

他呼吁人们每次只吃七分饱,肚子不饿,不进食。很多人在三餐之外,得空就吃下午茶或点心,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若需要,可喝点绿茶或黑咖啡。

这是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不一定要强取,退一步可能对自己更好。这是现代人必须拥有的认知,生活才会更美好。

每次在健身房都会测量体重,若发现体重多了些,就会更谨慎饮食,确保减重,人必须自律,才能有健康生活。

——陈淮沁医生

言传身教。他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总主任,中心里有一批医生也深受他的影响,下班后几个医生经常一起跑步,他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运动气氛,已成为中心的一种文化。

时下很多人缺乏运动,这是缺乏运动意识所致。他认为人们无需高强度的运动,应从低目标开始,例如每周慢走15分钟两次,培养起定期运动的习惯,循序渐进。

这些年来,他在元旦和大年初一必定有一个活动,即跑步,提醒自己一年之计在于春,把运动作为生活的优先考量。他不做长程跑步运动,每次最多跑两三公里,避免关节受损,每周最多跑10公里路程。他说:“我多数选择在室内健身房跑步,避免在外头跑步,吸入污染的空气。同时,跑步机也能计算卡路里和运动量等等。”另外,每周他也健身三四次,以举哑铃为主。

他鼓励病人保持健康体重,自己也不敢怠惰,经常运动保持身材。步入中年,新陈代谢缓慢,他进食的热量越来越少,运动量反而增多,确保肌肉力量。

他说:“每次在健身房都会测量体重,若发现体重多了些,就会更谨慎饮食,确保减重,人必须自律,才能有健康生活。”

陈医生拥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11时上床睡觉,清晨5时许起身。这是保持容光焕发和年轻的重要条件。

他喜欢本地美食,但是从不放纵口腹之欲。他搭飞机到国外义诊,在机舱或机场贵宾室,都鲜少多吃东西。搭飞机,争取时间睡觉。他运动量不多,但是饮食节制。一天24小时,他注重劳逸结合,确保健康。他说,工作属于动态,但是必须找到静态的脉搏,调节紧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