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姵吟在影片中提到这句话——“生前有计划,死后无牵挂”,是她深信的名言,希望通过短片引导人们积极思考关于陪伴和死亡等话题,从中找到生活正能量。她认为,无论是艺术展或电视节目、报章上报道的事件,都能成为一个契机,让人们与家人展开这类对话。

制定预先护理计划

各自经历为出发点

义顺养生村@765的八名年长者,在非营利艺术发展机构ArtsWok Collaborative与义顺保健集团的协作下,参与社区企划“两面之间”(Both Sides, Now)。主办方希望通过一系列艺术作品、会谈及年长者带领的导览活动,鼓励人们坦诚谈论生命终结阶段的优先事项,建立一个能让他们活得好与走得好的社区空间。

日期:即日起至3月20日 时间:上午10时至傍晚6时 地点:义顺养生村@765 Nee Soon Central (Yishun Street 72 S760765) 网站:bothsidesnow.sg 社媒账号:@bothsidesnowsg

当遇到意外、生病、身体状况恶化,或生命走到尽头,无法自行说出意愿时,预先护理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简称ACP)能让医疗工作者与家人知道自己的医疗护理相关意愿、价值观与喜好,确保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沈来娇提醒,由于预先护理计划的意愿可以随时更改,在疾病不同阶段继续审查计划的内容非常重要,因为大家的价值观可能会改变。

此外,在开始讨论预先护理计划时,除了让年长者及其指定的医疗保健发言人参与外,也鼓励其他家庭成员参加讨论。这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述他们关注的事物,保持开放对话,同时倾听年长者谈论他们真正关心的事。

她说:“影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谈海葬,这是叙述我的朋友每次到海边或有水的地方,会和已故丈夫说话的情景;第二段是谈我在做义工时,接触到患有失智症的老夫妻如何相互扶持;最后则着重在我个人对人生与离别的看法。”

不过,要与家人讨论这课题时,往往需要借助外力。沈来娇说:“我们一般通过讨论报章媒体报道的事件,观看的节目,参加追悼会等活动,找机会展开临终关怀的对话。”

参与艺术展的沈姵吟(左)和谢艳芳(右),希望通过短片引导大家积极思考关于陪伴和死亡等话题。(龙国雄摄)

谢艳芳在影片中呈现出约10年前因行动困难,在医生建议下学游泳,并在水中找到令自己舒适自在的一片天。她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面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多。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有面临困难之时。重要的是积极为自己改善现况,以及提前做好适当临终规划。” 

谢艳芳(70岁)和沈姵吟(58岁)是义顺养生村的活跃分子。谢艳芳透露,负责指导他们的艺术导师黄晞竭和助理艺术导师黄愷琳,约九个月前开始与义顺养生村年长者交流,并邀请他们作为志愿者参与这企划旗下艺术展“tides潮”的创作。

无论是艺术展或电视节目、报章上报道的事件,都能成为一个契机,让人们与家人展开关于死亡的对话。图为在义顺养生村@765举办的艺术展“tides潮”。(龙国雄摄)

沈姵吟与谢艳芳,和另一名义顺养生村的年长者高冬青(82岁),合力创作短片《悠游自在》。从编剧到参与演出,她们以各自的经历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克服对水的恐惧,晚年学会游泳,以及关于生死的反思。短片中还有参与这项目的其他年长者,以及义顺保健集团的医护人员等,客串演出。

▲艺术展“tides潮”

此外,谢艳芳与高冬青联合义顺健康区域联络人曾敏和卢思伶,最近刚建立“独居老人俱乐部”。谢艳芳说:“这俱乐部专为义顺社区的单身年长者而设,定期举办分享会和各类康乐活动,探讨社会议题与分享保健贴士等,让像我这样的独居长者有个类似联系站的地方寻求支援。”

延伸阅读

“死亡”一直是让人忌讳的话题。不过,现今有较多年长者愿意讨论临终关怀事宜。“生前有计划,死后无牵挂”,随着年龄增长,年长者除了积极改善现况,也应提前做好适当临终规划。八名义顺养生村的年长者参与社区企划,希望通过艺术等创作表达方式探索与反思死亡课题。

创作短片传递正能量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但是面对死亡课题,不少人仍有忌讳。义顺保健集团Gericare@North临床护士沈来娇指出,许多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时,不愿参与有关临终关怀的讨论。有些人因为迷信,担心谈论这些话题,不幸的事情可能发生。不过根据她的观察,现今有较多年长者想讨论关于自己临终关怀,即使家人可能不愿意谈这个话题。

沈来娇说,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继续审查预先护理计划的内容很重要,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可能会改变。(受访者提供)

沈姵吟目前已退休,积极参与义工工作。她的创作以短片《忆》方式呈现,通过她追溯回忆的视角,带出她周围发生的真人真事,反思关于生活与死亡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