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首《轻舞飞扬》,由乐团两位胡琴演奏家陈彦聪和陈宏伟担纲,刘峰华以手鼓配合。乐曲借由两把二胡的对话,运用相当复杂的上下把演奏技巧,既有平行又有碰撞,交织出充满音符的画面。
3月16日受邀欣赏鼎艺团呈献的音乐会“弦情”,这也是滨海艺术中心自2005年开始的华乐室内乐系列的最后一场。虽然现场只能容纳五六十人,观众一样热情。
笔者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两把二胡的音色太接近,产生了重叠和混音,如果能选择不同音色的乐器,产生的画面会更有美感!
接着登场的《柴市节》也是本地首演,由中阮演奏家刘星教授根据川剧曲牌改编创作,陈宏伟以二胡,与许民慧(中阮)、饶思铭(大阮)通过起伏的音符,带领观众领略传统民间戏曲音乐如何通过新手法来呈献。
最后一首《粤舞升平》由本地作曲家王辰威,将四首传统广东乐曲通过四种不同音乐风格呈献给观众。乐曲其实相当复杂,两位胡琴演奏家陈彦聪与陈宏伟,随着四首乐曲的不断推进,交替使用二胡、椰胡、高胡等主奏乐器;乐队也随着作曲的变化,从传统广东音乐进入流行歌曲风格与老上海舞厅风格,最后通过爵士乐团风格将整个演奏推上高潮,为音乐会画上句号。
第七首《河南小曲》,刘明源教授运用河南曲剧中坠胡的独特演奏技巧,表现浓郁的地方风情。陈宏伟把曲中的二胡奏得灵气活现,仿佛自己也变成河南人,变成演奏坠胡的民间艺人,而刘峰华的板鼓有效地推动着节奏,发挥了戏曲音乐中掌板的角色,乐曲不长,但感觉饱满!
由冯国峻重新编曲的《大浪淘沙》,原为民初民间艺人“瞎子阿炳”的琵琶作品。曲中感情浓烈,充满艺人对生活磨难和人生不公的控诉。这个由中胡与乐队演奏的改编版本,展现了冯国峻的布局功力,尤其是利用低音鼓、笙、筝和倍大提琴,在恰到好处的时机点,将海浪逐渐推上沙滩,形成一波波的浪涛。
王辰威说,要将西方音乐技法运用到戏曲音乐上,须要克服很多难题,这次创作对他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第六首《烛影摇红》改编自近代作曲大师刘天华的同名二胡曲,改编后的乐曲不只比原二胡曲有更丰富的层次感,同时更突出二胡营造的惆怅感觉,而箫声的深沉更如遭受欺压者内心的控诉。
一首《光羽炫动》为音乐会掀开序幕,扬琴通过相对稳定并不断重复的音符,引进各部乐器,以弹拨乐器为铺垫,衬托二胡和笛箫的交流与对弈。作曲者巧妙地重复使用扬琴的跳跃音符,加上其他弹拨乐器的不规则融入,强化了二胡与箫笛的稳定感。
这场音乐会难得的是,既能回归传统,却又不落俗套。我们应该不断反思,为什么民族音乐逐渐脱离传统根基,去追求本来不属于我们的西方音乐形式?庆幸已经有很多音乐人开始回归孕育他们的大地,去发掘属于他们的音乐内涵。在此祝愿音乐家们能够坚持这份态度,推动新加坡观众对华乐的拥戴。
第三首《妈阁吟》描述澳门历史悠久的妈阁庙,属于本地首演。陈宏伟的南音椰胡和黄显行的箫,低沉柔美而古朴的音色,深深地扣住所有观众,让所有人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一个香烟缭绕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