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走出文学圈
金笔奖得主何颖舒带上《2015年文字现象》,分享选集里收录的短篇小说《老店》。
新加坡书籍理事会也是活动的幕后推手之一,总监潘志云希望通过多元的活动,在各种空间,让更多人接触到本地文学,寻找新读者。如何平衡四个语文的活动与参与,对他来说永远是最大的挑战,他不希望语言成为障碍,要在跨界中增进各语言文字受众间的了解。
陆文良发现今年的销售额也比前两年好,相当令人振奋,此外他专营英文书籍的书店,现在也售卖一些新华作品、马来书籍,这次活动也卖出一些,确实可喜可贺。
他们也让观众写下他们对中峇鲁的印象,保持互动。
年纪不到20岁的陈健、周敏媛与郭晓斌本来对BuySingLit毫无认识,经由“所谓诗社”的郭毅杰介绍,参与表演,才发现活动如此热闹。
这次经验后,林艺君下决心,以后如果在哪里碰上作家,只要读过对方的作品,都要提起勇气,上前“搭讪”。
如果有一天你坐上共乘私召车,发现旁边的人是一名作家,你会如何反应?
新华文学方面,友谊书斋、城市书房、新加坡作家协会也都举办活动,所谓诗社也呈献了“砸诗烩3.0”,相当有活力。
郭晓斌用了一个相当孟子的方式回答:先从我们开始,再影响身边的人。
这让我想到,你可曾在行程中,在巴士上、飞机上、火车上、德士上、私召车上,和任何陌生人谈起关于阅读的事?
何颖舒说:“我觉得还是要看缘分。”
随心所欲向作家提问
感觉这种事比较可能发生在出国旅行的时候,当你或对方拿着一本书,让你或对方非常感兴趣的时候(或很尴尬不知道该聊什么才好的时候),“欸,你在看什么?”——话匣子便打开了。
谈到语言,我问了何颖舒关于五四运动的问题。当年人们发现文言文不能再承载新思潮了,遂有白话文运动。五四已过百年,它对当今新一代本地人的意义,恐怕已经相当淡薄了。如今我们是不是又面对了相似的问题?是不是某种文学语言的风格已经僵化了,才导致读者流失?新加坡创作者该有怎样的语言形态(比如英文作家常以Singlish书写)?
我还碰到一群有趣的年轻人,在街头表演。
何颖舒说,无论媒介如何变迁,大家对内容的追求还是不变的。关于语言,文学的语言,如果认定只有一种才算文学,那就太狭隘了。在本地,方言的运用是个例子,但不能一概而论,凡事还是要从具体事例出发。
为什么它不能发生在日常,只能在特殊的情境下?
新加坡文学活动很多,但林艺君认为相对属于小众,如果你不是那个圈子的人,很可能完全无知于这些有趣的活动。
在跨界中增进受众的了解
要就好死,不要赖活。
本地年轻诗人郭毅杰改编了英文诗人唐爱文(Edwin Thumboo)的名作《鱼尾狮旁的尤利西斯》,带入中峇鲁元素,最后由陈健、周敏媛与郭晓斌以华语表演。
活动上周五至星期日(15-17日)在特定时段举行,参与的写作者有何颖舒、魏俐瑞、Jayanthi Sankar与Suffian Hakim。他们各带一本书介绍给乘客,分享本地文学,当然也闲话家常。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种一次性的活动,杯水车薪,整体阅读还有许多挑战,但我认为,至少要做一些什么,而BuySingLit就是其中一种反应吧。
这项运动今年第三年举办,除了从原来的一个周末,增加到两个周末的活动,在空间上也有新突破。活动主创人之一BooksActually书店业主陆文良今年把永锡街(Yong Siak St)几家有名的餐馆、咖啡馆都拉进来参与,试图让文学走出文学圈子。陆文良说,有人买了固本,让很少阅读的朋友来吃一餐,参与本地作者的新书发布会,这是很让人鼓舞的现象。
“我们就是被朋友抓过来的呀。”
今年BuySingLit(购买新加坡文学书籍运动)搞了个新创意,与私召车业者Grab合作,让乘客在中峇鲁与国家图书馆之间的路程中,“巧遇”本地作家。
听说这样一个特别的活动,我也有点不甘寂寞,请主办当局安排一次体验采访,却又担心陷入记者访问作者的固定套路,于是又拉来一位年轻写作者林艺君(她也曾是联合早报副刊《 @世代》版“字食族”的一员)“扮演”乘客,看看她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何颖舒与林艺君都曾在大专文学奖中得奖,林艺君曾读过何颖舒的得奖作品,有好多疑问,两人就这样聊起来了。
是啊,勉强不来的,但或许BuySingLit不时能为阅读做做媒,试胆下吧。
BuySingLit(购买新加坡文学书籍运动)与私召车业者Grab合作,让乘客在中峇鲁与国家图书馆之间的路程中,“巧遇”本地作家。记者拉了年轻写作者林艺君“扮演”乘客,分享本地文学。
这让我想起以前《海峡时报》的双语版,以及被合并了的《我报》,虽然时过境迁,但我不相信它们是没有意义的。
她曾与一名用英文创作的朋友探讨,想要合写一篇小说,一半是华文,另一半是英文,“其实这才是本地的真实现象。我想这样的作品,肯定会有市场的。”
社交媒体?他们想了想说,其实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成为参与者。
在车上和作者对话,太难得了,林艺君说:“在车上就能随心所欲问问题了,反正她也逃不掉。我认为眼神交流很重要,这样的交谈,会有真心出来,很真实。”
那么该如何有效沟通这个年龄层的潜在读者呢?
我们的司机是何茱莉,她开着“迷你”带我们穿街走巷,从白沙浮到中峇鲁,那些熟悉的风景,与后座何颖舒、林艺君的对话,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