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烟》的作者林参天,出生于1904年,原籍浙江丽水。他的原名是鹤亭,也曾使用笔名林莽。1935年1月1日在《星洲日报·新年特刊》,林参天写了一篇《马来亚文艺沉寂的原因》。同年,他将对马来亚文艺的寄望付诸实践,写了一部反映马来亚华教问题的《浓烟》。当时,林参天到马来亚教书已有八年,对教育界中的弊病与隐忧,深感忧心。
小说分成20章,故事环绕在马来半岛东海岸一所叫“啼儿岛”的国民学校里。故事主要角色为国民学校的校长周俊士与教务主任毛振东,他们到新加坡的红灯码头迎接两名从中国请来的教师,带他们回“啼儿岛”。故事中除了有新马景物的描写,给作品增添许多南洋色彩之外,亦针砭许多华社与华教的弊病,在当时受到极大的关注。
知道一点新华文学……
《浓烟》是战前新马华文文学唯一出版的长篇小说,在1936年7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被列为“文学社丛书”之一。这对当时文坛来说是相当出色的成绩。苗秀指出,在这部小说出版之前,新马文艺没有创作过如此“规模宏大”的长篇小说,就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不见有在量方面可以和《浓烟》抗衡的作品问世”。虽然铁抗曾写成20万言的长篇《无火灾地带》,不过在铁抗遇难后,原稿便不知下落。整体来说,《浓烟》作为长篇小说的开端,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林参天在1937年完成另一部与《浓烟》在主题上相呼应的作品《热瘴》。因为其他因素阻碍,该书1961年才正式出版。《热瘴》延续《浓烟》批评教育腐败与商业化的现象,带出教育界中的“乌烟瘴气”。林参天其他作品有《头家和苦力》(1951)与《余哀》(1960)。他后来在吉隆坡培才小学当校长,197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