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士升在1927年考进燕京大学经济系,除了钻研经济史,亦在上海《申报》与《东方杂志》写稿。随后,连士升也在北京中法大学、广东岭南大学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连士升迁往香港,同时担任《国际通讯》周刊的主编。1941年日军攻陷香港,连士升几经辗转,最后到越南海防。连士升在越南为躲避日军追查,化名“郑德华”,在一所福建学校担任校长。

日本投降后,1948年连士升到新加坡定居。他先在《中兴日报》工作,后来到《南洋商报》。他以南洋商报记者的身份,到巴黎采访联合国会议,同时到欧洲游历,后来出版四册的《欧洲记行》系列。之后,他在《南洋商报》也担任总编辑。

1907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的连士升,别号子云,是新加坡著名报人和作家,因对南洋一带文坛多有影响,有“海外的鲁迅”之称。

另外,连士升对文化风气也多有评论,例如《鼓起人民的读书风气》强调“课室仅是传道授业、质疑问难的一个场所,其余大部分的知识,须在图书馆里慢慢专研、摸索。”不仅如此,投身报业的连士升对于报纸用字也有所关注,强调“报纸的用字固然力求通俗,但这不妨碍汉学家费了毕生精力去研究或写作骈四俪六”,可以了解连士升对于华族文化与大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思考。

连士升的文章中除了侧重中华文化传统,如《学习顾颉刚》《漫谈郑板桥》之外,也写过许多关注新加坡本地文学文化,以及青年教育发展的文章。如早期的《华侨的文化与教育》《公民应尽的责任》《让儿童表现他们的天才》等,都看得出连士升对新加坡教育方方面面的关怀。在文化贡献上,连士升担任众多要职,如新加坡南洋学会理事、副主席,中国学会副会长、新加坡大学理事等。一生兢兢业业的连士升于1973年过世。

连士升的创作类型多元,有游记、杂文、评论等。其中,传记写作是他的重要著述之一,包括《甘地传》《尼赫鲁传》和《泰戈尔传》,也有对新马社会影响较大的《海滨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