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王文兴称赏这篇,出版《〈玩具屋〉九讲》一书,详解细说。王文兴本身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早期写的儿童题材的短篇小说尤其好,有一篇《黑衣人》至今不忘。后来得知黑衣人的原型是作家李某,小女孩原型是余光中女儿珊珊。
另一篇《洋娃娃的房子》(又译《玩具屋》)更加感人,写儿童对美好前景的希望。某有钱人家得到一间玩具屋,虽是洋娃娃的房子,但很大也很逼真,内部设施齐全,尤其台子上的小油灯,琥珀色,有白色灯罩,精美绝伦。玩具屋放在院子里,这家的长女在学校趾高气昂,每天轮流请两个女同学来参观。学校里还有两姐妹,是洗衣妇的女儿,父亲入狱,同学们都嘲弄欺负她俩,她俩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富家大人们势利,不许他们的孩子请这对贫家女来看玩具屋。富家有一小女,心地善良,偷偷约了贫家姐妹来看玩具屋,刚站定,还没来得及细瞅,就被大人发现,撵了出去,她俩急急逃走,开心傻笑。妹妹对姐姐悄声说:“我瞧见那盏小油灯了。”读到这一句,我心里一惊:这是希望之灯!这个小女孩看见灰暗生命中的一线光芒,她和姐姐一定能抵达遥远的天堂。
很多年前读过一篇徐志摩写的关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年-1923年)的文章,文中描述那时候曼斯菲尔德的肺结核病已经不轻了,老是躺在床上,咳血,但在徐志摩笔下她仍然很美,女神一样。曼斯菲尔德的气质让人联想到林徽因,都是病美人。当然曼斯菲尔德不仅仅是病美人,她也是短篇小说大师。她出生新西兰,成年后定居英国,所以新西兰和英国都把她当成自己国家的作家。她比弗吉尼亚·伍尔芙小6岁,却早走18年。据说她是伍尔芙当年最嫉妒的一位在世女作家。
很多大作家未必能写好儿童,好的儿童文学其实是给大人读的,就像伊朗优秀的儿童电影其实是拍给成人看的。契诃夫的儿童题材小说写得好,在契诃夫看来,所谓“儿童”,不过是一种文学表达的方式,一个载体,一个“视点”。曼斯菲尔德是极少数儿童题材写得出色的作家之一,她继承了契诃夫传统,具有“同情心”,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位置与角度”去写孩子的感受,非常打动人。她的名篇《花园茶会》固然好,但我更喜欢她写儿童的两个短篇,一篇是《阳阳与亮亮》,写儿童阳阳对美好景象的幻灭感。父母准备一场晚宴,金碧辉煌的餐厅布置得优雅整齐,这一切在阳阳眼里都是神圣的、永恒的、不可摧毁的,尤其是冰淇淋做的红房子,简直就是美如童话般的仙境。没想到宴会后,杯盏狼籍,美景破灭,冰淇淋房子“一半已经融化掉了”,小男孩阳阳看到这一切哇哇大哭。他觉得大人的世界太残忍了。这当然是一则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