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引用文化心理学家所提出的“独立自我”和“互赖自我”两种认知模式,解释东西方如何形塑不同的世界观。书中提供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测试你属于哪种自我,这两种模式影响大家的感知、记忆、行动、制造及所诉说的一切。

全程18个小时,这对父母没有再回来“探访”孩子,更令我惊讶和费解的是:为什么小孩没有去找爸爸妈妈?

飞机上的两个男孩的测试结果应该是“独立”高于“互赖”,当然可以问:他们也可能是“互赖”,不过,对象不是父母,而是帮佣。这是另一个社会现象,有待下回分解。

做祖母的陪小女孩去学校,观察了几天,马上揭开谜团。

《在行李提领处等候的女孩:东西文化差异新论》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Gish Jen)原著“The Girl at the baggage Claim : explaining the East-West Culture Gap”中文翻译版, 作者大量收集个人事迹以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在序言中作者说:“西方搞不懂东方(不谈东方搞不懂西方或者我们搞不懂自己),大部分源于支配西方的自我认知和支配东方的自我认知之间的差异。”

原来女孩还没进正式的幼稚园之前去的是一所没有固定课程,只有游乐的学校,每个孩子被安放在各自的范围内,有自己的玩具,自娱自乐,这就是小孩在学校时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或许瑞士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小孩从稚龄开始就能独立思考、自发创造吧!但是小女孩生活的环境,是常常有爸爸妈妈陪伴,一年有几个月祖父祖母也会到访,突然间被放在一个不但是陌生,还要她“独处”的地方,对她来说,心里是承受着何等的压力啊!

居住瑞士的小女孩的“互赖性高”,所以她到学校非常失落,但在瑞士教育制度栽培下,不久的将来,她的“独立自我”肯定会高过“互赖自我”。

M从瑞士回来,虽然是去迎接第二个孙子,其实更多时候是帮助第一个孙女适应上学的事。原来小女孩抗拒上学,情绪不稳定,校方还安排了心理学家面谈。小女孩用流利的英语与心理学家对答如流,结论是:女孩比正常儿童还正常,怎么会不喜欢上学?

临座的两个帮佣带着两个年龄四到五岁的混血男孩,不久有位年轻女士过来给了两个帮佣一些指示,那应该是小男孩的母亲,两个男孩全神贯注于手中的iPad,妈妈就往前到商务舱,不久洋爸爸走过来了,也只停了一阵子,又回到商务舱。

听完了这故事,又联想几个月前长途旅程在飞机上目睹的“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