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泰居民张钏杰(45岁,行销人员)特地开车带妻儿来逛夜市。他受访时说:“现在是学校假期,所以把孩子带过来,能再次逛夜市的感觉太好了。”
在兀兰地铁站旁的夜市规模相对较大,有七八十个摊位,约半数售卖食物,其余的则售卖日常用品、衣物和电子产品等,也有不少游戏摊位。夜市一旁还放置30多张桌椅,供食客坐下用餐。
根据夜市承包商的面簿贴文,本地在6月份至少有10个地点主办夜市,包括白沙、大巴窑、兀兰、裕廊西和淡滨尼等。
售卖燕窝水的摊主洪宝玉(57岁)受访时说,现在夜市的人潮回流,生意不错,但由于成本提高,她得将燕窝水的售价调高5角,幸好顾客都可以理解。
大巴窑夜市规模较小,有近20个售卖食物的摊位,以及摆放夹娃娃机的区域,售卖日常用品的摊位仅有两三个。
疫情期间,不少夜市摊贩暂时另谋出路,如今夜市重启,人潮已回流,但一些摊贩还需要时间重新安排工作才能回归。
顾客:是否光顾摊位 卫生是主要考量
他说,现在办夜市的成本上升约25%,摊位的租金也调高了25%。“我注意到,现在售卖食物的摊位比较容易出租,到夜市创业的年轻人不少。”
记者日前走访位于兀兰地铁站和大巴窑地铁站附近的夜市,发现相比疫情前,大多食物和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5角至2元左右,但不少食物摊位在晚餐时间还是排起长龙。
兀兰夜市承包商林自翔受访时说,现在举办夜市主要面临的挑战是成本提高,考虑到摊贩可能无法支付太高的租金,他会尽量控制租金的涨幅。
大巴窑夜市主办方郑隆记商展的负责人郑坤华受访时说,目前公众对夜市的反应热烈,相较于疫情前,人流量提高将近20%,但他不确定这股人潮能维持多久。
冠病措施逐步放宽,在本地各处举办的夜市迎来人潮,随着成本提高,夜市食物和商品的价格也上涨,但人潮不减反增,人流量比疫情前高了近20%。
宋姓公务员(27岁)则觉得,比起疫情前,重开的夜市少了些许气氛。“人潮比我想象中的多,我现在逛夜市也会特别留意摊位的卫生。”
郑坤华透露,在疫情前,要把所有食物摊位出租得花两周的时间,现在10天不到摊位就租完,售卖日常用品的摊位反而比较难出租。
谢姓摊主说,大巴窑的夜市场地不大,规模比较小,但摊贩的数目还是比以前来的少。“很多摊主都在疫情期间租店做生意,他们的租期尚未结束,不可能因为夜市重开就立刻回来。”
洪宝玉说:“疫情期间我们在牛车水租了个摊位做生意,租约要到8月才到期。现在回来夜市开档,那边摊位的租金还是得照付,夜市的收入就暂时用来支付那边的租金了。”
延伸阅读
不少居民说,因为怀念夜市的食物和氛围而来,涨价的幅度在他们可以接受范围内,但疫情当前,摊位的卫生才是他们是否光顾的主要考量。
主办方:食物摊较易出租 创业青年也不少
谢姓烧烤摊主(46岁)受访时说,时隔两年重开的夜市,人潮比疫情前还多,但大部分摊主都面对成本增加的问题。“我不敢随便调整售价,因为夜市有不少烧烤摊,顾客会对比价格。”
本地在6月份至少有10个地点主办夜市,包括白沙、大巴窑、兀兰、裕廊西和淡滨尼等,人潮比起疫情前不减反增,但随着成本提高,食物和商品的价格也上涨。
“好久没有逛夜市了,很想念这里的食物。”
王晓清说:“我在兀兰长大,过去这一带经常有夜市,现在趁夜市重开就全家一起来体验一下气氛,这毕竟是一种本地文化。”
他说:“虽然现在人流很多,但不知道这股热潮能维持多久。面对租金、水电费、运输费、搭摊位的费用等成本的提高,我只好把玩具的价格上调一两元。我不敢涨太多,担心顾客嫌贵。”
住在兀兰夜市附近的王晓清(41岁,销售工程师)和儿子陈熠恺(15岁,学生)受访时正在排队买食物。陈熠恺说,他们之前就留意到夜市,当天特地和妈妈到夜市吃晚餐。
玩具摊老板杨华财(74岁)在疫情期间当起兼职送货员,直到夜市重开才有机会回到夜市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