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兰(80岁)笑着说:“我在这里住了将近一辈子,公共设施都没有问题的。但我希望第124座组屋楼下的室内健身角落,可以设立更多健身脚踏车供老年人使用。”

杨厝港居民郑志光(55岁)说,他80岁的母亲患有失智症,平日出行时常苦于无处歇脚,因此他对社区兴建的长椅十分满意。他希望看到第618座组屋下修建的多功能活动区能尽快投入使用。“这将方便我的母亲和看护者一起活动。”

叶汉荣告诉《联合早报》记者,自2021年以来,他和同事协同护联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 简称AIC)、宜居城市中心(Centre for Liveable Cities 简称CLC)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等多家机构和学校,不断征集居民的意见,共同开发杨厝港亲失智者建设计划。

到场的居民中不乏使用电动代步工具的老人。丘锡標(78岁)使用电动代步工具约五年。他一年多前搬到杨厝港社区后,在使用电动代步工具出行时从未遇到障碍。他很喜欢参加老年人活动,对多功能活动区充满期待。

作为全国首个非政府部门设计的亲失智者社区,杨厝港正在逐渐完善组屋公共区域建设,为乐龄及失智者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空间。

杨厝港所有的亲失智者公共建设预计在今年底竣工。叶汉荣说,杨厝港将在202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将私人、公共住宅区和社区空间纳入亲失智者建设的社区,未来也将在全国推广类似的亲失智者社区建设,帮助更多的乐龄及失智人士。

杨厝港有近一半(48%)的居民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包含许多失智症患者,这使得建设更完备的公共区域乐龄设施迫在眉睫。

该区基层组织顾问叶汉荣于星期六(4月15日)下午,在宏茂桥4道第628座巴刹与熟食中心推出了“为您建设包容多元性的杨厝港家园”展览,向到场的约200位民众介绍计划内容。计划涵盖的设施包括组屋间已建成的无障碍过道、遮雨棚,以及将在4月底开工的乐龄安全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