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工智能策略,以“卓越”和“赋能”为目标,通过三个系统、10个推动因素,以及对应的15项行动,指导我国未来三年到五年内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他指出,我国缺乏天然资源,这在外界看来是一种约束,新加坡人却把这个挑战当做机会;为跨越挑战,我国确保政策与时并进,以维持开放,与世界接轨。

眼下科技发展迅速,陈诗龙强调,社会必须接纳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因为在可见的未来五年至15年,还未接受相关培训的人会被已接纳人工智能的人淘汰;因此,我国发起全国人工智能策略,并会在未来五年注入超过10亿元,发展人工智能人才和行业等。

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但国人把这个挑战视为契机,这一理念已嵌入社会的DNA。随着科技发展迅速,我国社会须继续运用同一理念,接纳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便持续创新,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科技发展迅速 社会须接纳人工智能

圣加伦研讨会是一项国际年度盛会,邀请当今和未来的各领域领袖及知识分子,就不同课题展开对话和讨论。

阿罗拉会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社会应重新思考增长的问题,包括推行不同程度的去增长(degrowth)。所谓去增长,是一种政治经济理论,主张社会重新思考经济增长的含义,摆脱对经济增长的执着。

“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的人才到新加坡,并不断注入资金,创建一个鼓励持续学习、进步和创新的环境。”

延伸阅读

陈诗龙回答道,持续创新的意义在于为下一代人谋取福祉,使后者可在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星期四(5月2日)在瑞士出席第53届圣加伦研讨会(St. Gallen Symposium)的一场座谈会上,提到上述观点。

另一名讲者、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主席傅赛(Peter Voser)说,新的大士港口将是全自动化的港口,港口职员都接受了再培训,可在操作室通过操纵杆完成工作。“这个例子很好地体现,人们可从失去需求的岗位,过渡到下一代由科技驱动的工作。”

与会者、汉堡大学博士生阿罗拉(Raghav Arora,27岁)提问:“科技日新月异,导致人们须不断重新培训,甚至造成相互争夺的局面,社会提倡无止境创新究竟是在追求宏观目标,还是盲目追求?”

他说,发展中国家须要发展,以改善生活条件,然而发达国家这些年已取得一定进步,许多人也已对现有的奔波生活感到倦怠,也许是时候考虑另一种经济体。

陈诗龙说,促进劳资政关系是我国的重要支柱,是建立社会契约的基础。他说,三方合力探讨区域和全球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提升工人,并确保企业可以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