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有近40人通过翻译人才培育计划提升了自己的翻译技能。从事文学翻译约十年的陈泑佳(33岁,作家)是今年这项计划的得奖者之一。她在年少时就开始帮母亲将华文报章翻译成英文,也翻译过不少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目前正在翻译本地作家淡莹的诗作。

另一名得奖者郭超(36岁)在影视行业从事拍摄和后期工作八年后,因接触到字幕翻译发掘了自己对翻译的兴趣,因此转型专职做影评翻译。在这项计划的资助下,他将在南洋理工大学修读笔译与口译硕士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联合早报》副总编辑王彼得是得奖者之一

全国翻译委员会华文咨询团主席、《联合早报》副总编辑王彼得也是得奖者之一。陈杰豪在致辞中说:“王彼得自华文咨询团成立以来,10年间一直担任主席职务,贡献良多,尤其是领导小组审查街道、建筑和地铁站等公共基础建设名称的翻译方面。在他的领导下,华文咨询团还就社区的翻译事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效建议。”

从明年初开始,民译达(Citizen Translators)译者也有机会进行现场口译,在路演等活动上帮助传达政府信息。

“展望今后十年,全国翻译委员会将通过三大策略,继续推动本地翻译业的发展,这包括借助科技提升翻译质量、持续培育本地人才,以及与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我们将与合作伙伴协力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的翻译生态系统,并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以提升国人的双语能力和打造丰富多彩的语言及文化环境为我们的目标。”

民译达译者 路演等活动现场口译

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将提升翻译的效率和准确度。委员会计划推出升级版的新译达2.0,利用大型语言模型的力量,提高翻译的上下文准确性和效率。从翻译专业人士到译者、使用者都将从更好、更快、更准确的翻译中受益。

陈杰豪致辞时肯定了全国翻译委员会在过去10年取得的良好成果。他说,接下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社区、人才和技术三大方面。

委任翻译科技咨询专家团 为翻译技术新趋势等提供咨询

全国翻译委员会将成立翻译行业工作小组,盘点本地翻译领域现状、审查现有的翻译认证,并在这基础上制定新的翻译标准。

延伸阅读

此外,委员会将继续努力,加强社区联系,让公众参与翻译工作,并且与社会各界和有关当局合作,探讨如何重塑新加坡人对双语的看法,把双语作为一种终身追求。

目前民译达译者已经超过2500名。在活动当晚的答谢晚宴上,陈杰豪向民译达译者表达了感谢,并且颁发特别感谢奖给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李子玲副教授、全国翻译委员会马来文咨询团主席穆赫利斯(Mohd Mukhlis Bin Abu Bakar)副教授等十位在委员会或咨询团做出卓越贡献的成员。

全国翻译委员三大策略 推动本地翻译业发展

陈杰豪指出,政府翻译引擎新译达(SG Translate)自成立以来,作为一个宝贵的资源,使政府和公共部门更有效地触及非英语社区。

由四种官方语文书写的10周年纪念特刊《译字译句:译脉相通 世代共情》也在当天发布。

全国翻译委员会主席、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星期五(11月15日)在全国翻译委员会庆祝成立10周年的会议上宣布这项消息,他说,工作小组将在完成研究后,向全国翻译委员会提呈建议。

除了成立翻译行业工作小组,委员会也将委任一个由专家组成的翻译科技咨询团,针对翻译技术的新趋势和行业有关问题,为委员会提供专业的战略咨询,让翻译工作更加准确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