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医院传染病学高级顾问医生赫莱比斯基(Piotr Chlebicki)说,尽管很多医生重视权衡抗生素的作用和风险,但并不容易做到。“如果对确实需要抗生素的病患,开出的抗生素剂量不足,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状;但若使用过量,又会产生抗药性,影响今后治疗。”

在试用阶段,新工具对“是否使用抗生素”的判断准确率达90%,并可降低在肺炎治疗初期接近40%的抗生素处方剂量。从上月底开始,医院对200名门诊病患,进行为期一年的新智能工具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效用。

早在2019年,中央医院就在本地首次研制出一种可在开药的24小时内,通过验血等生物反应测试,确诊病患是不是细菌感染,并安全停止患者抗生素疗程的方法。相关论文于当年5月刊登在国际抗微生物药物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这为新工具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据专家介绍,AI平方D是一套内部软件,基于一个自行开发的肺炎研究模型:从2019年至2020年,医院分析了大约8000名肺炎病患X光影像、临床病症等过往诊断数据;去年,科研人员再利用模拟技术,推算出2000个虚拟病例。通过对比两组数据,研究人员最终开发出增强式传染病诊断智能工具。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从2020年开始,中央医院同IT服务公司DXC Technology,以及卫生部属下的全国医疗科技机构新联科技(Synapxe)合作开发新工具AI平方D,主要用于针对肺炎和尿道感染病患的诊断。

延伸阅读

项目负责人,中央医院药剂系研究与创新部门副处长柯丽云副教授说,新工具可以让医生知道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并根据病患的临床数据,建议抗生素的型号和剂量方案。

中央医院传染病学高级顾问医生赫莱比斯基,也是增强式传染病诊断智能工具项目成员之一。(新加坡中央医院提供)

根据2016年的全球《抗生素抗药性综合报告》(Review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和2019年学术刊物《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论文的综合数据,2050年,全球估计将会有约1000万人因抗生素抗药性而死亡,这个数字接近2019年的8倍,且超过2016年全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总和。

增强式传染病诊断智能工具项目负责人,中央医院药剂系研究与创新部门副处长柯丽云副教授指出,新工具可以让医生知道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并根据病患的临床数据,建议抗生素的型号和剂量方案。(新加坡中央医院提供)

根据新加坡中央医院星期一(11月18日)发布的文告,如果医生按照病患的检查指标,并使用增强式传染病诊断智能工具(Augmented Intelligence in Infectious Diseases, 简称AI平方D),只须“按几下鼠标”,便可针对不同病患给出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他解释,由于此项数据主要基于医院门诊病患,对于基本医疗未必适用,实际操作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比如倘若诊断仍然以医生说了算,新工具的作用可能很有限;如果过多依靠工具,又存在更多误诊风险。另外,研究数据以本地病患为主,对于外国人或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国人,未必适用。他也建议考虑病患的综合健康状况,尤其是那些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

新加坡中央医院正在试用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开方助手”,可帮助医生快速确定个性化抗生素方案,以减少副作用。

天职药房家庭医生梁俊杰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在理想条件下,新工具应该奏效。然而,由于AI往往依靠过往数据,对于新出现的感染病症以及未来趋势,还有待观察。”

一般上,医生先开出抗生素以控制病情,再把患者的血液或尿液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细菌培植测试。待测试结果在48至72小时出炉后,医生才能决定是否要调整抗生素剂量或完全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