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费时15个月,由四名裱画师与五名纸张修复员负责,测试颜色水溶解度、去除背纸、重新装裱并处理损失部分,过程十分繁琐。
中国南来艺术家张汝器的油画《印童》,是国家美术馆永久展厅星展新加坡展厅修复项目之一。图为修复员凡妮莎·乌巴尔迪为画作补色。(林明顺摄)
修复团队对《猿》做加湿处理,在画作上铺上多层湿布和湿纸,再加盖一层大塑料布,然后静置几个小时。(李冠卫摄)
工匠们对浮雕工艺上的油漆进行研究和分析,确认不同的涂层,避免损坏老化的石膏饰面。
国家博物馆大楼、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永久展厅星展新加坡展厅近期一直在进行紧锣密鼓的翻新维护工程,后者将分阶段掀开全新的常设大展“新加坡艺事:曲径通幽”(Singapore Stories: Pathways and Detours in Art),并在12月开放第一展厅。
延伸阅读
由于古迹建筑年代久远,工匠们还采用了另一种工艺,即潮气上升化学处理,以阻止水从地下渗入。然后再进行盐处理,以降低墙内的含盐量,防止墙体裂开、剥落。
国家博物馆建筑上的皇家徽章和错综复杂的装饰品,已被厚厚的油漆层覆盖。工匠们采用温和的化学试剂,褪去旧漆。(林明顺摄)
工匠们对国家博物馆圆楼墙体的墙漆进行取样,研究并分析油漆的层次结构,制定最佳的脱漆和重新上色的方案。(林明顺摄)
国家美术馆第一展厅展览的亮点作品是本地先驱画家陈文希平生创作的最大幅水墨画《猿》。由于原作纸张脆化、有严重污渍、大量撕裂和破损,《猿》第一阶段修复始于2018年,费时18个月。这包括摄影、文件记录、修复员制定“治疗”方案与各种测试、使用凿子和手术刀拆除木背板、安装干板。
国家博物馆建筑上的皇家徽章和错综复杂的装饰品,已被厚厚的油漆层覆盖。作为修复工程的一部分,工匠们采用了较为温和的方法,在脱漆过程中使用了环保的化学脱漆剂,并用手工刮掉旧漆。
文物的修复,古迹的保护,不只是为子子孙孙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讲述着我们是谁,明晰出一条条我们来时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