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也推广植物园之旅,推出樟宜海滩的“潮间带探索”之旅,展现新加坡丰富的自然风光。
今年截至10月已有1390万人次入境我国,是疫前2019年同期1586万人次高峰的88%,包括271万人次的中国旅客,占整体旅客19.5%。
针对如何应对“新加坡很贵”的普遍观感,新加坡旅游局国际部助理局长柯淑丹通过电邮答复《联合早报》的提问时说,旅游收益和旅客人数稳步增长凸显了新加坡的吸引力和旅游业显著复苏,“尽管如此,我们认识到竞争依然激烈,因此旅游局及伙伴持续投入高质量、一流的旅游概念,并不断推出和更新景点与体验”。
“在旅行前通过虚拟体验,让旅客熟悉景点,在抵达后能更投入参与。在旅行中通过互动问答和游戏元素,鼓励他们探索环境、培养好奇心和批判思维。经过细心整合,科技与实地探索的结合,能把被动观光转化为主动学习,促使讨论与反思,加深旅程后的理解。”
旅游学者李冠慧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和增强实境(AR)科技,能在旅行前让旅客预先体验景点,“戴上AR眼镜,可以身历其境去感受云霄飞车或高空弹跳”,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行程。
“新加坡有什么好玩?”在疫情锁国时这是许多国人心头的疑问。如今旅游复苏,络绎不绝的国际旅客以行动回答了这个提问:绿意城市、小贩文化和独特的体验,成为吸引旅客的关键。疫后入境旅游正呈现全新景观,旅客热衷于来新加坡寻找独特体验、观摩成功经验,如何继续说好“新加坡故事”,将是新加坡旅游业再创高峰的关键。
曾兄弟旅行社市场通讯副总监黄正平认为,以教育旅游为例,人工智能可革命性地提升旅行体验。
趁着免签浪潮出游的中国旅客中,包括首次来新加坡的40岁新能源科技从业员王子峻。他从福建带了70岁母亲和57岁岳母游新马泰,其中两天在新加坡。
德士和私召车司机方面,她建议让更多司机接受导游或导览培训,为他们设计比较简单的导游认证,让更多载送旅客的司机成为“观光大使”,让旅客对新加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介绍美食、景点或帮忙购票,既可提升司机的职业前景,也可缓解导游吃紧的问题。
新加坡旅游局正通过全球宣传和多元创新手法,向全世界讲述“就在新加坡”游玩的故事。
带动旅游复苏的引擎之一,是新加坡与中国从2月9日起落实30天互免签证。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和泰国也先后与中国落实同样的政策,马中去年12月1日率先落实30天互免签证,泰中则在今年3月1日落实。
人工智能有望迅猛提升旅游体验,为旅客量身定制行程、预先熟悉景点。
旅游收益超越疫前高峰 骑行团美食团最受欢迎
年轻人方面,李冠慧认为,新加坡旅游业须要善用年轻人的创意,培养更多网红,以短视频、双语和社媒,把新加坡好吃好玩之处和不同玩法,借用各种社媒平台推送到国际旅客的手机。
“旅游业毕竟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当AI设计出更多精彩行程,市场就会变大,对导游的需求也会增加。”
李冠慧指出,若要让尖端科技催化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提供一个让创意茁长的环境,最理想是由政府提供经费、让当局信任的科技业者、旅游业者和学者对话,让创意和最新科技获得最佳的运用。
经典旅游集团董事长蒋慧君说,据她所知,中国同业今年已使用人工智能来设计行程,相信新加坡很快也会跟上。长期来看,这些科技将能有效提升旅游质量和需求。
他说,目前市面上的各种骑行团和美食团最受欢迎。他也看好“大自然里的城市”(City in Nature)理念和多元种族在组屋区的和谐共处,将成为吸引旅客来体验和学习的两大主题。
考察团一般来新五天到七天,旅行社会提供一条龙服务,打点从机场接送、食宿、考察和游玩安排。
她说,最新的实体AI(Physical AI)机器人,已可如真人般与人聊天、解答疑难,扮演旅程管家、秘书和翻译的三合一角色,未来可能率先运用在无人驾驶和旅馆接待服务,释放出更多人力来执行更高端的服务。
同样第一次来新的17岁日本奈良男生井口直树,也已计划再来深度旅游。井口直树跟着高中70人来新四天,上网制定自己的三天行程,包括到亚拉街(Arab St)看壁画。随团游滨海湾花园时,他即兴在公共钢琴弹奏电影《铁达尼号》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赢得各国游客掌声。
井口直树受访时说:“我想出国旅行,但担心安全问题。新加坡治安很好,也很干净。景点人潮很多,却不见一片垃圾。我也很欣赏新加坡各种族和谐相处,希望下次再来,能和各种族的人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综合旅游业者观察,自从疫情解封和新中免签后,导游举旗带客一日游、拍照打卡“一观就光”的情景已不复见,一来是中国经济不明朗、新加坡物价节节升高,一日团或购物团的需求大减,出现大量像王子峻和井口直树那样,自己设计行程的自由行散客,以及要求量身定制深度游的团客。
57岁的陈端俊从事科技业多年,平日喜欢带亲友探索本地景点和美食。两年前,他转行成为导游,希望在人生下半场向更多人推介新加坡的美好。
线上线下向全球宣传新加坡亮点
旅游局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正经历疫后大复苏,截至上半年的148.8亿元旅游收益,比疫前2018上半年的134.6亿新元高峰多了10%。中国旅客贡献了21亿5000万元,占14.4%居冠。
王建钛说,新加坡的优势是安全、方便、大型活动推陈出新,但深度导览需求增加,需要更多能把故事讲得有趣的导游,与旅客分享独家知识和经历。
旅游局在去年9月推出“就在新加坡”(Made in Singapore)全球活动,在上海的新天地、伦敦的皮卡迪利广场和纽约的时代广场等主要城市的高人流地区,推出一系列沉浸式3D户外广告牌,生动呈现新加坡景点和标志性的体验。
人工智能定制行程提升旅行体验
王子峻自己设计行程,四处游历和享用美食,对狮城多元宗教种族和谐相处、错落有致的城市设计和绿意盎然感到震撼。他意犹未尽,“我打算再来三四天,计划骑脚踏车游览,深入欣赏城市与生态融合的美景,寻访各角落美食和体验人文风情。”
以家庭为主的定制团,则希望深入体验新加坡,如品尝小贩美食、探索大自然里的城市,和深入游览各景点。游学团除了上课、参观校园,也希望游览人文、自然景点和戏剧形式的沉浸式导览。
据《联合早报》了解,新加坡也与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的网红合作,以视频展示在新加坡吃喝玩乐的体验。在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上,不少网红也在介绍新加坡的各类美食,吸引无数饕客闻香而至。
新加坡理工大学商业、传播及设计院长李冠慧副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要全面提升入境旅游品质和体验,须用各种方式说故事,打动更多人。她提到可以说好故事的人,包括年轻人、德士和私召车司机和每一位国人。
热爱戏剧表演的他,也定期在克拉码头担任演员导游,重演建国前生活场景。为了不打扰大学生,他带领的游学团没有游览大学校园,而是为学生量身定制步行、自然和文化之旅。
疫后盛行自由行与定制团
“很多持工作准证者、客工和外籍帮佣,某种程度也算是旅客,许多人以后都会回到自己的国家,到时也会谈论新加坡的好与不好。对这些客人,新加坡人是否愿意以主人之心相待?”
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简称NATAS)入境兼陆路交通主席王建钛评估,本地约50家提供入境旅游的旅行社,其中六成提供定制行程,结合主要景点和旅客要求。深度体验行程包括美食之旅、垂直农场、一日动物园管理员体验;还有配合参加大型会展、演唱会、F1赛车和花园节的各种配套。
她说,考察团是来学习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包括城市规划管理、绿化、科技(如新生水)、组屋区和小贩管理。
延伸阅读
曾兄弟旅行社市场通讯副总监黄正平受询时说,曾兄弟的定制入境旅游配套,包括为学生设计的游学团、为家庭定制的行程,以及专属商务旅行服务。
从网红到德士司机 人人可推广新加坡
经典旅游集团董事长蒋慧君向《联合早报》评估,团客当中大约八成是考察团、亲子团或游学团。其中,考察团包括由各国政府机构或企业专程安排,或派来本地开会或上课后的奖励旅游。
他说,转行前正值冠病疫情期,他和许多新加坡人一样,发现本地的许多新玩法,包括自然公园、都市骑行、美食和文化之旅。他积极参与各种带团活动,包括机场为转机旅客提供的各种免费旅程,以及游轮抵岸团、企业奖励团、游学团、南部山脊(Southern Ridges)步行团和小贩美食团。
最后,人人都可当有故事的人。李冠慧建议政府加强教育,让国人认识新加坡旅游的精彩,包括提供更优惠的价格,让人们知道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和“怎么便宜地玩”,也能随时为旅客或外国亲友推介“私房景点和美食”,甚至如何点南洋咖啡;并鼓励国人一言一行展现新加坡尊重和包容多元种族文化的精神,让旅客如沐春风。
对于如何呈现新加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如小贩文化和植物园)与多元文化元素,为旅客创造独特体验,柯淑丹表示,旅游局通过制作短片和社媒内容,让拥有130年历史的老巴刹出现在宣传片中,展现新加坡对美食的热爱、独特的小贩文化,以及历史与传统交融的风情。
据陈端俊观察,旅客在疫后消费更谨慎,大队入境走马看花的购物团几乎绝迹,无论来新自由行或跟团的旅客对深度体验的要求更高,令他深感“说好故事”太重要。“要挖掘景点背后的故事,通过研究、采访,以及阅读和读报截图,建立独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