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杨潞龄医学院数码医学研究所和药理学系助理教授黎月明说:“新递送法不仅能增强免疫调节配体的疗效,也显著降低全身毒性。它为更安全、更有效的癌症免疫疗法铺平道路,有可能改变癌症治疗的格局。”

免疫疗法是一种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帮助对抗癌症的疗法。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团队已为新递送法申请专利,一旦获足够经费便可展开临床试验。团队也准备成立负责临床试验的起步公司,将技术商业化,扩大应用。

团队也研究如何从干细胞提取质量统一的细胞外囊泡,减少对红血球的依赖。目前研究小组的红血球由血库捐赠。

这是研究团队再次利用细胞外囊泡研发药物传递,之前的研究是发现细胞外囊泡能遏制冠病病毒的传染性。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间通讯的途径之一,具备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高效的生物屏障穿透能力。

研究团队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科研人员领导,他们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免疫疗法科学权威期刊《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

不过,免疫系统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攻击健康细胞,引发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器官或组织发炎、肝中毒、并发症感染等。

为更安全、更有效的癌症免疫疗法铺路 或改变癌症治疗格局

这些细胞外囊泡从人类的红血球细胞中提取出来,经改造后,能很好地将免疫疗法使用的配体(ligands)凝聚一起,减少这些配体在体内游离。这一来,所需药物剂量,比现有送药方法更少,副作用风险也相对降低。

新的药物递送法利用细胞释放出的纳米尺度颗粒,即所谓的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s)作为送药管道。这个方法目前是癌症免疫疗法研究界主力开发的领域。

团队的研究以胰腺癌和黑色素瘤的免疫疗法为主。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米加拉博士说,除了这两种癌症,新法也适用于目前市面上各种免疫疗法的配体,至于不同癌症所需分量,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种递送方式,大大提高癌症疗效,比目前标准的临床治疗高出三到五倍。重要的是,它能“培育”免疫细胞对特有肿瘤的记忆,在未来看到同样肿瘤时,自动发挥抑制作用,防止同类癌症复发。

延伸阅读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一种新型送药技术,可大幅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同时大大减少免疫疗法的副作用。

目前,免疫疗法一般把配体混合可溶液体,注入人体。改造后的细胞外囊泡就如磁铁,能携带多种称为“免疫调节配体”的免疫增强分子。配体通常指能与免疫系统结合的分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原,作用是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