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终归离不开本行——大脑。在伍伟豪眼中,大脑是最迷人的器官。他说,人们常误以为,情感来自心脏,实际上,“爱”不过是大脑中的神经化学反应。
“这次,我只能拼死一搏,再次把她推入手术室,切除部分正常的脑组织,为大脑提供更多空间。我尽量保留所有重要部分,切除的只是足够的脑组织,并没影响她的记忆。
伍伟豪大声宣告:“全部OK,我12月刚查过!”(哄堂)
他认为,两者之间的平衡既能带来短期成就,也能实现更广泛的长期影响。
“她直率坦诚,沟通无障碍,始终直言不讳,你不必猜测她的意图。”
他曾试图同时参与两个Zoom会议,“左耳听一个,右耳听一个”,却发现大脑无法同时处理两个信息源。
被问及“镇定秘诀”,他笑着回应:“可能是个性使然,或者这已经成为习惯。
短短10分钟,他介绍了大约20种喜爱的美食:炒粿条、沙煲饭、巴东饭、烧烤魔鬼鱼...
“通常药物可控制这类肿胀,但她的情况迅速恶化,最终转入加护病房。她的一只瞳孔开始扩张,意味着大脑内的压力已接近致命。若不及时救治,她可能在几小时内脑死。
“这是让我无法忘怀的个案,情感的波动像过山车一样。那时,国大一名顶尖女生因大脑异常,我为她做了常规活检。几天后,她的大脑剧烈肿胀。
记者打趣道:原来行政工作压力大,到手术室只为了解压!他也忍不住笑了。
他笑说,身为神经外科医生,体力、认知推理和韧性必不可少,“手术通常持续很长时间,对膀胱绝对是个挑战!”
新保集团今年庆祝25周年,伍伟豪与团队计划将患者的声音融入庆祝活动,包括一场员工呈现的大型音乐剧。
“我们的工作关系很好。我非常感激她的指导,给予我信任,接替她的位子,并在交棒后继续留在国立脑神经医学院。
研究显示,坠入爱河时,化学反应通常持续约三年,“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常说,婚姻难以维持三年,因为神经递质会发生变化。”
从拆电视到修大脑:神经外科医生的好奇心之旅
两年前,在培训见习医生时,伍伟豪遇到一次突发状况:手术中病人情况急剧恶化,大家担心大脑出血,气氛紧张。
1990年代末期,伍伟豪还是实习医生时,建国总理李光耀之女李玮玲是他的导师。2015年1月1日,李玮玲卸下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职位,由他接棒。
记者惊讶道:三年?不是七年才痒吗?他笑着回答:“长久的爱意,须要努力经营。”
手术前,伍伟豪并不认识王瑞杰,只透露手术大约持续一个小时。因医护人员的保密守则,他不能透露更多。
2016年5月,副总理王瑞杰因脑动脉瘤破裂引发出血性中风,在内阁会议上昏倒,送院接受紧急手术。
从外科医生转为医疗领导者,伍伟豪觉得两者都有成就感。“临床医生带来即时的满足感,手术直接影响病人;医疗管理则通过长期投资,塑造组织文化和改善广大病患的生活,影响更大。”
到办公室拍照时,爱收集恐龙模型的他,很得意地展示了樟宜综合医院同事送的告别礼——能走、下蛋、还会喷水的恐龙。谈到恐龙体积大,脑袋也大,他却说,恐龙其实不如人类或海豚聪明,不是《侏罗纪公园》里演的那样。
公务再忙,他每月仍抽出一两小时录制TikTok(@brainwave_waihoe),因为这个平台能更轻松地与年轻群体互动,而LinkedIn则帮助接触更多职业群体。
三年之痒与86亿神经元:大脑才是灵魂主宰
在他眼中,李玮玲非常关心患者,强调高标准的伦理操守,给国立脑神经医学院和他留下的遗产就是: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给予最佳护理。
“女孩的母亲当时几乎崩溃,而我也真的以为救不到她了。第二次手术的成功,是生命的奇迹。后来,女孩被诊断为罕见的脑炎,幸运的是这是可以治疗的。
从死神手中救回 罕见脑炎女患者
小时候的他“手痒”,常拆电视、手表、收音机,再组装还原。“看来,外科手术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结合我对机械的兴趣,又能满足我对神经科学的热爱,神经外科自然成了我的职业目标。”
“沟通方式就像打仗,你需要坦克、步枪、航母、战斗机,用不同的工具和方式接触不同群体。”
问他,手术前压力大吗?他坦言,做了一段时间后,反而觉得手术是工作中最享受的部分。
“各行业都在争夺人才,医疗业也有独特优势,许多人希望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像你们新闻行业一样,也是为社会贡献。”
“我紧急进行了手术,切除一块骨头,腾出空间缓解肿胀。结果肿胀似乎有所缓解,但第二天病情再度恶化,双眼瞳孔都扩张了。
过去一年,伍伟豪通过集体会议、午餐会和表彰活动,与员工的互动超过200次,有时一天两三场。“关键在于多样化和频繁的互动,了解基层需求。我们规模太大,无法面面俱到,必须依赖领导团队来达到目标。”
伍伟豪说,智力并不是单纯由脑袋大小或脑细胞数量决定,而是取决于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连接。“人们常说,智力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个人的教育、培训和经历,最终决定你能否充分发挥潜力。”
手术刀与餐刀 他都得心应手
圣诞节前夕,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简称新保集团)大楼顶层,冷风嗖嗖。“都放假去咯”,茶水间阿姨说。
记者忍不住问:你的胆固醇,还行吗?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他深感谦卑和敬畏,能够“在上帝历经数百万年雕琢的复杂结构上动刀”,这让他深思。“神经外科令人叹为观止——它直接影响患者的个性、认知和自我意识。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和从重大疾病中复原的能力令人震撼。能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我有无比的成就感。”
伍伟豪也提到,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变革,都须因对患者的需求,由他们所驱动,就像亚马逊所坚持的:满足你的客户,他们就会推进你的业务。
“麦士威熟食中心的福来成潮州鱼圆肉脞面超赞,连(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都在脸书推荐过!”(哄堂)
他认为,所谓的一心多用,其实是任务间的不断切换,而真正的高效来自于专注。
2024年10月,他在脸书上公开感激当年的医护团队,其中包括主刀医生伍伟豪。
“女孩后来重回校园,顺利毕业、结婚,还当了妈妈。
神经外科手术充满突发情况,但伍伟豪强调,冷静的态度有助于稳定团队,避免混乱。
伍伟豪及时介入,指点团队回归基本步骤,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再安排扫描。最终,发现病人脑部有血块,动过手术后成功康复。
2017年,伍伟豪为一名在清醒状态下的病人开脑除瘤,手术过程中与病人对话以评估效果,《海峡时报》记者记录了全程。他指出,大脑拥有大约860亿个神经元,却没有痛觉受体,是唯一可以在患者清醒时进行手术的主要器官。
脑肿瘤切除术是一场微妙的平衡:切除过少,肿瘤复发;切除过多或位置不当,病患可能失语或瘫痪。
伍伟豪的医者生涯中,经历了不少生命奇迹。他给记者讲述其中最难忘的一次。
若感到紧张,只要看看伍伟豪的脸,就像服了一帖镇定剂。
新保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的雇主之一,员工约3万3000人,预计2029年新的东区综合医院投入服务后,员工将增至4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组织,如何与员工沟通?
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今年迎来25周年庆,总裁伍伟豪教授也恰好掌舵一年。这位神经外科医生21年前加入国立脑神经医学院,至今动过上千次脑肿瘤手术。鲜为人知的是,八年多前,副总理王瑞杰突然中风倒下,主刀医生正是伍伟豪。本期《早人物》,伍伟豪畅谈大脑、病人和管理挑战,以及与已故前上司李玮玲医生交往的一些点滴,并分享了他对美食的热爱。
“手术后,奇迹发生了,肿胀停止,瞳孔恢复正常。一周后,她醒来,不再需要生命支持系统,逐渐恢复健康。
他认为,人脑都差不多大,但记者作为外行人,还是想,这位大脑专家的脑袋,还要装机构的管理办法,装美食和远古时代的恐龙……肯定比一般人大得多!
“这至少是15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刚做专科医生不到五年。回想起来,我是否做错了什么?我相信没有错,毕竟每个人大脑的反应会有不同,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测的。”
他在新保集团的视频访问中说,很多医生从小就立志从医,而他并不一样:“我想当飞行员、记者、登山者。十七八岁临近A水准会考时,才决定学医,因为我热爱生物学,喜欢读《科学美国人》,常剪下神经科学的文章收藏,逐渐对大脑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他总能在同情心和专业性之间找到平衡,既关心病人的感受,又确保理性决策,这使他能在危机中保持冷静。
曾被她训斥过吗?
“交棒有时是很困难的,她信任我,让我接过责任,我深感荣幸。”
伍伟豪教授(54岁)也放假,但为了专访特地回来办公室,还抓紧时间,开了一个会议再受访。TikTok上的“脑医生”,颇具趣味。见到本人时,觉得他沉着冷静,国字脸上带着些许腼腆,但气场十足。
他强调,薪水到一定水平后,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医疗行业有很深远的意义和稳定性,疫情期间就凸显了第二点。
管理集团超过3万员工 沟通了解需求最重要
面对病人,他一丝不苟;面对美食,他热情奔放。他有一子一女,妻子是公务员,“她说我赚得不够多,让她得继续打工。”
“我爱肉脞面!还有砂拉越哥罗面,但好面难找.....我喜欢的食物都不太健康,特别是蚝煎,简直太美味了!
伍伟豪是家中老幺,有一兄一姐,七岁时丧母,工程师父亲在他当实习医生期间也离世。从1983年至1988年,他就读英华中学(巴克路)和英华初级学院,后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再后来获得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2009年获国大的医学博士学位。
记者不禁问:人的聪明程度,是不是由脑容量决定的?
切肿瘤还是“切”问题? 临床与管理的平衡术
延伸阅读
伍伟豪曾趁手术空挡开会,结果被问及如何在手术和会议间迅速切换。
他也强调,人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multi-task(一心多用)是个神话,这个词甚至不该存在。”
他说:“手术是手术,开会是开会。切换思维是自然的过程,我只是专注于当下的任务。”
伍伟豪在帕金森病、神经肿瘤学研究以及脑机接口等创新技术领域具有杰出贡献。2015年,他成为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2020年7月冠病疫情高峰期,接任樟宜综合医院总裁,领导抗疫和医疗创新。一年后,他同时受委为新保集团副总裁(战略与规划),2024年2月升任总裁。
他发现,医生们喜欢阅读电邮,胜于出席集体会议。“于是我‘抄袭’前总裁黄瑞莲教授的做法,使用私人电邮发信。私人电邮更人性化,可以通过故事引入要点,添加亲和力,通常我每次可收到几十封回邮。”
东海岸某沙爹摊要排很久,他每次点好就去跑步一小时,再回去取,还不忘提醒大家:吃东西要懂规划,别浪费时间!
曾一天做两场手术的伍伟豪,如今忙于管理,每月只能做一两次手术。
伍伟豪也爱厦门街的纯手工酿豆腐,嫌弃食阁卖的全是工厂货。
他认为,大脑是灵魂的源泉,决定你是谁。所以,“脑移植”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心脏移植后,这个人仍然是他自己;但进行脑移植,那就不是脑移植,而是身体移植了,因为拥有正常大脑功能的人,已接管了新的身体。”
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 是公共医疗最大挑战
记者问,这手术是否让伍伟豪感到压力特别大?他说:“这不是单打独斗,整个团队都在尽心尽力照顾他。”
他强调,虽然是急诊,但结果非常好。“王瑞杰恢复得非常快,他很幸运。有时,即使你做对一切,结果也未必如人所愿,我们有幸能照顾他。”
镇定自若,专注如一——伍伟豪的心境法则
伍伟豪解释,大脑因中风而积聚液体,必须及时引流以缓解压力,“这类手术较为常见。”
曾为王瑞杰动脑部手术 感激李玮玲指导与信任
伍伟豪常在社媒分享美食体验。记者一抛出这个轻松问题,他双眼一亮,话匣子像决了堤的洪水,滔滔不绝。
“随着经验的积累,你会学到如何避免并发症和麻烦。有时,真正重要的是决定何时不要手术,或何时停止。”
人口快速老化带来医疗需求上升,劳动力却严重短缺,成为新加坡公共医疗的最大挑战。他指出,因应之道,是必须提升这个行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毕业生和海外护理人才加入。
他说,手术过程中没有必要激动。“如果你紧张,团队都会慌乱。”
伍伟豪曾听人说,实习医生知道如何动手术,受过训练的知道何时动手术,而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则知道何时不该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