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都会微笑着摇摇手,说一声“对不起”,就怕得赶紧走掉,就算要等人也不敢站在附近。久而久之,看到有人在推销产品或服务时,我都习惯性这么做,有时双脚甚至动得比头脑还快,还没搞清楚对方是谁或他要干什么,人就已远去。到了后来,就算碰到的是为慈善机构筹款的人,我还没思考,手脚已“先斩后奏”了。
过后在等私召车时,爸爸又跟他买了两瓶,然后两人很自然地聊了起来,我也站在一旁听。大叔发现我们是新加坡人后,透露他退休前几十年来,每天都开车到新加坡卖菜。他每天下午去菜园拿菜,过后回家冲凉休息,晚上再开车进入新加坡,凌晨在批发市场卖菜,早上再驾车回古来。我们聊开后还意外发现,原来他在新加坡卖菜的地方,就在我们家附近!他后来还介绍我们到一些地方观光,丰富了我们的行程。
别忽略标签背后‘人’的身份
很多人渴望感受人情味,却觉得社会越来越缺乏人情味。然而,要感受人情味,也得看我们自己选择如何对待他人。我们每天都会与不同的陌生人接触,并潜意识给他们贴上各种标签——巴士司机、店员、路人甲、乘客,但就是忽略了对方“人”的身份,忘了只要是人,都会有各自的故事、感受和想法。人情味在于人与人的接触,互相了解与体谅,若只剩下交易性互动,当然也不会接触到更深的层面。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记者)
当天夜幕降临后,我们入住古来的一家民宿,我妈就是喜欢这家民宿的氛围才决定到古来。民宿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房子前有一片小菜园。我们预定了他们亲自准备的晚餐,他们用自己种植的蔬菜下厨,我们一家人和主人俩边享用美食边聊天,舒服自在。
不久前和家人到马来西亚古来游玩,抵达其中一个小景点,就看到一位大叔在路旁放了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多个瓶子,全都是他自制的饮料。我们一下车,他就问我们要不要买,我爸便上前买了一瓶。等参观完景点再回到原点时,大叔又问我要不要买,我摇摇头说已经买了,然后不敢再跟他有眼神交流。
把人当人对待,这看似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真正要做到却不容易。当生活脚步加快,我们会要更高效率地完成事情,没有多余时间去关怀我们没有义务关心的人,甚至也不想让别人来关心我们。然而没有了温度与关怀,社会将变得怎样呢?
我心想,我本想避开的大叔,原来那么好聊,要不是爸爸开口和他聊天,我永远只把他当推销员,错失了与他交流的机会。要是他也只把我们当顾客看待,只想赚钱,收了钱后不再浪费力气理我们,我们就不会有如此真诚自然的交流。
每次在路上看到推销员时,你会有什么反应?
与卖饮料大叔和民宿主人自然交流
夫妇俩透露,他们曾经到台湾背包旅游,当时碰到很多好心人丰富了他们的旅程,所以也想开民宿,把这种文化带回马来西亚。主人不只把我们当顾客,收了钱介绍房间就躲进自己的房间,而是愿意坐下来跟我们聊天,分享他们的有趣经验。这就是民宿的魅力,模糊了屋主与顾客的关系,屋主更像是邀请客人来他们家玩,双方可在同一个空间互相交谈与了解,这是一般酒店找不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