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宣布,政府有意在今年之内向媒体和专业翻译人士开放“新译达”翻译工具的使用权限。
没事,政府现在就给你一个机会大展身手,亲自改变这种局面!
政府改善翻译质量的三大策略
她说: “在通讯及新闻部,我们扮演的角色是要倡导政府官员更多地意识到高质量翻译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避免的潜在陷阱,因此他们需要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细微差别,还需要了解如何与专家和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质量把关的人合作。”
精通双语的你,是否早已对这种“译”窍不通的词句和时不时扎眼的翻译错误厌倦不已?
虽然政府目前有与值得信赖的翻译公司签订周期型合同把翻译项目外包出去,但在时间压力下要完成大体量内容的翻译和审核工作,对于确保翻译质量是个巨大的挑战。
她说:“不过我觉得公民译者的圈子还可以再扩大,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会主持几项线上交流会,我们希望能够邀请对翻译感兴趣的朋友来参与线上交流会,也希望他们也能够加入到公民译者的圈子里面,帮助我们一起改善翻译的水平。”
把Hungry Ghost Festival(中元节)译成“匈牙利鬼节”、将地名Bras Basah(百胜)翻成“胸围Basah”,本地政府机构的中文翻译过去没少出笑话,国庆筹委会去年还因为国庆庆典电视直播的泰米尔歌词字幕出现错误得向国人道歉。
3)借助“新译达”翻译工具
为讲华语社群举办的线上交流会将在本月22日举行,时间是傍晚7时30分到晚上9时,感兴趣的公众可以上网报名。
通讯及新闻部协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研发的政府翻译工具“新译达”(SG Translate)在2019年7月推出,协助政府官员将政府政策等相关内容翻译成不同语言,并确保其内容简单易懂。
沈颖指出,政府机构现在利用工具生成基本的翻译初稿,加上人工修饰和审核,整个翻译流程顺利很多。
沈颖说,政府机构需要翻译的公文数量一直在逐年增加,通讯及新闻部的翻译部门目前有30个职员,只负责“最关键”的翻译任务。
为此,通讯及新闻部拟定三大应对策略,其中之一便是借公众力量为翻译内容把关。
实际上,通讯及新闻部自去年7月就开始招募一批“公民译者”协助修饰政府宣传材料内容,及早发现翻译失误。沈颖透露,公民译者人数目前已达88人。
沈颖指出,当局的另一个策略是要让所有政府官员明白,好的翻译其实是“很多人的事,而非几个人的事”(business of many, and not just the business of few)。
1)借公众力量为翻译内容把关
据最新统计,政府每月平均需要进行翻译的项目大约有550个,总字数超过30万,长度相等于“好几本长篇小说”。
“‘新译达’不是完全公开的翻译界面,因为我们希望输入的材料和输出的翻译作品都有非常鲜明的本地特色。因为毕竟很多时候翻译出问题是因为语境不对,或者是说它不符合本地的情况。如果一步步开放,我们可以让使用者理解,这个翻译工具不是为了解决所有翻译问题,而是专门针对新加坡有关的翻译课题。”
2)提高公务员的翻译常识
担任全国翻译委员会主席的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今早(1月15日)向媒体介绍通讯及新闻部提升政府公文翻译水平的三大策略时宣布, 政府要广招更多对翻译感兴趣的国人成为“公民译者”(Citizen Translator),协助改善政府公文的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