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奇医生对爱之病和H1N1甲型流感,以及冠状病毒疾病等传染病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目前也是白宫冠状病毒工作组成员。他的呼吁对美国民众会带来多大影响,还须拭目以待。截至7月29日为止的两个月,冠状病毒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球第一重灾区的美国传播,至今已导致超过15万人死亡,过去24个小时内,平均每分钟有一人死亡。即便如此,由于是联邦政府制度,美国还是没有全国性颁布戴口罩的条例;到截稿为止,共有32个州陆续加入行列,将戴口罩防范感染定为强制措施。

值得欣慰得是,我们起码已在行为上彻底改变和提高对顽强疾病防范的意识,为更大的挑战做好身心的防卫和强化准备。

数个月冗长的疫情已经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修复的步伐将是沉重和痛苦的,未来可能还会有更严重的挑战。除了持续保持一定的信心,相互鼓励和扶持去战胜冠病,我们须尽可能照常生活。

(作者目前在台湾从商)

我们身历其境,因封禁、隔离、中断飞行和往来,以及强制出外戴口罩等措施接踵而至,感受至深至切;其中最切身和直接的影响,要数规定出外戴口罩的条例。这不但成为许多国家政策上备受争议的热点,甚至在一些国家还升级为政治课题,引起社会激烈反弹。侧面再看各国对口罩的措施,和东西方社会民众对戴口罩的态度,由服从与配合到反抗,也能一窥各地文化和观念的差异,甚至突显各国领导层对疫情管制的力度和优劣。

当我们逐渐将戴口罩融入生活,克服各种的不便和不适,口罩在世界各地,已经以全新姿态问世,包括各种颜色和款式的口罩、镶有珠宝和装饰的口罩、印有人面的口罩、透明口罩等新奇的尝试,以满足我们半脸被遮蔽后对美、对被辨识的基本人性需求。接下来,口罩也将融入各种的艺术创作中,小小口罩却贡献大大地在人类史上留下印记。

数个月已过去,死亡和感染数字飙涨,世界卫生组织误判的代价何其庞大。事件告诉我们,就算是世界最高级别的权威机构,也会因偏见和盲点等因素,出现不可原谅的误判。经此一疫,成员国家不应尽信,要综合客观条件和科研成果作出调整,制定对民众最有利的措施。对个人而言,身体是自己的,也要适当调整,毕竟佩戴口罩只是其他一系列防范措施中,最为积极和切身的防范手段之一。

珊风点火

个别领导层对科研、对口罩积极作用的无视、轻蔑或误判形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导致当局无法及时调动社会资源;口罩无法成为轻易得到的资源,则是疫情期间的焦点。这也预示一个“权威破灭”的年代。今年初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口罩的态度,从无视、无感、模棱两可,到最终接受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医学专家的建议要求各国民众戴口罩,表现令人失望。

积极点来看,这一波疫情可能只是人类面对未来未知,以及更险峻传染病威胁的起点而已。我们在行为和心理上越早提高意识,认清医学和科技的局限性和人的脆弱,越能适时作出调整和应变。

历史的进程原来会那么轻易被截断、被倒退,我们无异于体验历史书籍才读到的人人自危,见人纷纷走避的大流行病和瘟疫时期,一切又回到手足无措的从前。一霎间,生和死的距离近乎零,强者和弱者之间没有分野,人要回到人群,暂时最值得信赖的只剩口罩。

戴口罩与否,经过调整的过程后,已不啻成为我们生活的新常态,跟出门带手机和钱包一样理所当然和必要。不管是生产机制的积极配合或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疫苗还没开发和普及之前,正确地戴口罩,确实是有效保命的第一道防线;未来光戴口罩还可能不足够。

口罩将融入各种的艺术创作中,小小口罩却贡献大大地在人类史上留下印记。

由于疫情至今没有缓和的迹象,时值盛夏之后就是秋冬季,这又可能引来另一波高峰。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和免疫学家安东尼·福奇医生说,虽然还没有普及,但是如果要全面杜绝冠病传染的话,必须佩戴护目镜或面罩。事实上,在本地许多服务行业,例如医疗机构,面罩和口罩都已成为常态。长时间在人多稠密和闭塞的空间,例如乘搭飞机,不少人已开始自主地穿着全身防护衣、手套、面罩和口罩。

在医学发达、科技进步的21世纪,当人类或先进国家以为无所不能,无敌无惧的时候,我们绝对不会想到有一天,必须靠一个薄薄的口罩来保护和“武装”自己,重新走入危机深重的人群,继续工作和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