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最后一个选项由于难度与代价更大,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成为伊朗的首选。从当前形势看,前两个或将成为短期内伊朗的主要选择。
事发仅一日,多国公民纷纷紧急撤离伊拉克,看来形势不容乐观。各方关注的是,特朗普缘何在新年之际高调挑衅德黑兰?美伊关系将向何处去?两国角力将如何影响中东局势?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急须祭出大招巩固选票,为此不惜兵行险着。
虽然伊朗经济的耐受力不容小觑,但随着美国不断加码经济制裁,德黑兰政权也面临空前危机。四面封锁所引起的经济困顿,加上部分民众对神权统治的不满,致使近年来伊朗抗议不断。
总之,未来美伊关系的走向如何,还须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中东乱局注定会再度升温;而特朗普抽身中东这一“大国坟墓”的宏愿,恐怕终将化为泡影。
美国剑指伊朗,后果无非两种。第一种是伊朗高调表态、低调行动,为避免跟美国全面对抗而保持克制,甚至暗中与美国和谈。倘若如此,特朗普便可一手逼迫德黑兰就伊核协议重新谈判,一手高调宣扬战绩,吹嘘其极限施压与军事打击终于迫使伊朗服软。
笔者认为,目前摆在伊朗面前的有三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通过伊朗“圣城旅”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地的支部,联合当地的亲伊朗什叶派民兵,攻击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与设施。
第二种是伊朗被成功激怒而激烈报复,摧毁美国在中东的设施,甚至造成美国公民的死伤。如此一来,伊朗不仅坐实了其“邪恶轴心”的罪名,给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系列的制裁行动赋予合法性,而且使特朗普得以宣传“在美国安全受到空前威胁的情况下,美国公民必须团结一致支持铁腕总统。”
这样看来,无论何种情况,特朗普均有望成为最大赢家。
1月3日,与普京会晤过、相当于伊朗版中情局局长的伊朗圣城旅司令苏莱曼尼,在巴格达国际机场被美国定点清除,似乎给2020年的开局蒙上了一道阴影。
第二个选择是将打击沙特、阿联酋等美国在中东的逊尼派盟友作为战略重点,通过削弱此类国家的石油与军事设施,同时加强在伊拉克与叙利亚等“中东火药桶”的军事投入,削弱美国与其逊尼派同盟在当地共同扶植的代理人,向华盛顿施压。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
此次华盛顿愤怒的原因,本是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袭击美军驻伊拉克基地,致死一名美国军火承包商,及围堵美国驻伊使馆。出人意料的是,在没有实锤证据表明伊朗与此类事件的关联之时,美国没有将打击的范围限定在伊拉克的民兵武装,而是以“阻止伊朗未来对美国人的攻击”为借口,采取所谓先发制人的策略击杀伊朗高级将领。
对于伊朗而言,虽然与美国正面对峙并非上上之选,但在美国咄咄逼人的凌厉攻势下,德黑兰即便再不情愿,恐怕也必须应战。
问题的关键是,伊朗将会采用何种方式予以回击?
华盛顿与德黑兰关系的恶化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特朗普执政之初单方面撕毁伊朗核协议时起,两国关系已是步步趋紧,双方利用代理人在叙利亚、伊拉克等中东冲突源的明争暗斗时有发生。
第三个选择是将矛头对准美国在中东的关键利益——以色列,一方面通过对付以色列隔离特朗普,另一方面通过对抗伊朗乃至中东穆斯林世界的头号劲敌,增强哈梅内伊的政治威望与地区影响。
但事实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表面上看,特朗普此举意在为此前丧生于伊拉克的美国人报仇,且通过定点清除什叶派同盟强硬悍将的方式削弱对手,同时威胁其停止对美国的骚扰。
然而,与此前的剑拔弩张相比,五角大楼此次的军事行动颇为不同寻常。鉴于美伊双方对正面冲突后果的忌惮,以往双方的较量基本停留在代理人战争的层面,即便去年9月沙特油田无端遇袭后,美国坚称伊朗为幕后真凶并放话严惩,在最后关头却也没有为盟友出头,对德黑兰直接动武。
对于哈梅内伊而言,鉴于自霍梅尼时代起,反美反以色列不仅是伊朗的“政治正确”,更是政权的合法性来源,在内政危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对华府忍气吞声无异于政治自杀。
事发后,从五角大楼宣称将向伊拉克增派750名士兵、且计划再增派3000人,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扬言“一定让发动袭击的罪人受到报复”,当前各方点火的热情大大高于灭火热情。
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牛津经济研究院等机构普遍预测2020年美国大选中,特朗普赢面极大,但民主党誓要通过弹劾调查丑化其政治形象,也让这位政治狂人倍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