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笔者并不认为美国基于冠状病毒的救助计划是一个单纯的救助计划,而是对未来金融战略的一个前期准备。对于金融脱钩,对中国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救助计划是美国的内政,但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主要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因此,影响绝不限于美国国内。在疫情发生以后,世界范围内再次发生“美元荒”。历史上每次“美元荒”的发生都带来了美元地位的提升。这次美元荒也是巩固和加强美元霸权的好机会。笔者更倾向于把这次救助计划看成另一种量化宽松。通过这种方式向全球投放美元。

再进一步讲,这部分资金会流向世界各国,而与美国贸易越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受益会越大。换句话,谁先拿到了这笔资金,谁就可以对冲一部分未来大宗商品的上涨带来的压力。如果置身于这个体系以外,则只能默默承受未来价格体系上移的痛苦。

本次救助计划则对基础生活物资价格的推动非常明显,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价格指数(CPI),从而传导到各个领域。如果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在未来一段时间推升了全球的物价,现在的救助计划就是对美国民众的先期补贴。

最近几年,中美关系渐行渐远,贸易摩擦不断。在冠状病毒的背景下,“脱钩”的声音又不绝于耳。绝大多数人都在关注产业转移,但笔者认为产业转移并非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笔者更关注金融领域的脱钩,这可能引发超过预期的影响。

从影响方面来讲,这么巨大的货币投放一定会推高通胀。因为该救助计划主要支付疫情期间日常费用,因此,这部分钱基本不会流向投资领域。在过去的多年中,国际货币的投放量也是巨大的,但由于分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集中于投资市场,因此对基础“生活物资”的价格推动并不是很大。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及以前,外企在华的利润转换为净资产率(净资产增加额/利润)都是正值,但处于下降趋势,但从2018年开始转为负数,并且幅度较大。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转移,金融的脱钩是无意义的。而一旦实体经济转移到一定程度,金融脱钩的影响会加倍体现。

我们可以从美国最近一段时间的操作看到,通过救助计划投放基础货币,在股市融资、货币互换和贸易等领域与中国脱钩,截断资金流向中国,这是非常明显的把中国置于美元体系以外。不久的将来,如果四大评级机构开始降低中国企业的信用评级,则在债券市场上,更进一步展现出一张金融脱钩的战略路径。

实体产业的转移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就是关闭工厂,搬走机器。转移往往从订单的转移开始,更进一步是股权的转移,最后是人员的撤出。一般机器设备等,很少大规模转移。

(作者是北京国际萃智顾问服务有限公司总监)

在金融脱钩方面,我们先从美国的救助计划说起。不久前,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2万亿美元的冠病救助计划。也是因为这个计划,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逼近了7万亿美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认为,当前首先要应对的是公共卫生安全危机。

金融脱钩的另外一个更明显的标志就是:美元的紧缺促使多国央行采取了货币互换,但在整个互换体系里没有中国央行参与,也没有人民币。同时,美国还在中概股的融资方面采取不断收紧的政策,外加贸易摩擦带来的贸易额降低,可想而知,中国获取美元的能力在不断的脱钩中被削弱。

金融的脱钩会使得产业链的组织变得困难,从而加速部分企业的撤离,而撤离又必然带走美元。这种影响会形成循环,并加速产业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