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回收处的标志与收纳设施的分类应更加清楚。笔者近来去过的咖啡店,大多响应政府的号召,设置了碗盘回收处,但操作模式各有不同。做得好的,能清楚划分出归还区域,并以醒目的文字标题提醒公众;随便应付的,完全看不出碗盘该归还到哪里。
9月1日强制自行归还托盘碗碟计划正式实行以来,笔者发现住家附近的几个小贩中心已甚少看到餐桌上杯盘狼藉。表面看来,该计划已初见成效,但深入观察,发现以下三方面有待改进。
倘若咖啡店能统一安装清楚分类的嵌入式台面回收处,并将“碗盘回收处”的标志像各个摊位的招牌那样明显标示出来,回收处将更加整齐美观。嵌入式的设计可将回收的碗盘残羹隐匿在台面之下,避免招来鸟雀啄食;食客在归还碗盘时,也可更快地分门别类;残羹还能送入厨余处理器;碗盘、筷子、汤匙、杯子等分门别类,有助于清洁工人快速地清洗。
在疫情反扑的今天,倘若基本的清洁卫生做不好,那就会变成病毒肆虐的另一张温床。衷心希望咖啡店的消毒工作能做得到位一点。
其二,清洁工人应该更频密地巡视,及时消毒桌面。记得政府当时要推行该计划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希望清洁人员可以减少收拾桌面的繁杂工作,腾出力气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可是,不知是因为近来行情不好,咖啡店裁退部分清洁员工,还是因为食客自行归还碗盘,咖啡店索性减少了清洁工人。笔者最近去几家咖啡店用餐,鲜少看到清洁工的身影。
有的桌子远看光洁明亮,走近一看,发现桌面有汤汁酱料,就算用纸巾擦过,心里还是有些疙瘩。偶尔看见清洁工人站在回收处的架子后面,请他们清洁一下桌面,但他们拿着抹布只是蜻蜓点水地擦擦,完全没用消毒液,且一块抹布擦好几张桌子。
收纳设施也是百花齐放。专业一点的,有定制专门的分层铁架;普通一点的,则随意放几个蓝色的大桶,食客归还时一头雾水,完全不晓得该如何分类。
其三,碗盘收集处可安装水龙头或放置搓手液。食客在收拾和归还碗盘的过程中,难免会弄脏手。在用餐高峰时间,厕所多数有人排队,若碗盘回收处有洗手盆或放置搓手液,食客就不用去厕所排队洗手了。
咖啡店作为小贩文化的一部分,如何让食客吃得舒心,吃得放心,值得深思。希望寒冬过后,当我们迎来旅游业的另一个春天时,咖啡店会以整洁卫生、优雅和谐的新面貌展示在游客面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