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还说,“科学已盖棺论定”本身就是反科学的思想。这种说法似是而非。科学确实往往不能100%确定一件事一定如何(例如一定发生或一定不发生),但是如果“疑似事实”有可能正确的概率极高,以及许多科学家已达成了共识,就足可以将之默认为可以盖棺论定的事实、铁律。何况作者自己都说了“气候变化不容否认”。至于严重性,除了前面我的列举,在各种具权威的主流媒体及学术刊物,乃至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官网,都有对于气候问题严重性的大量且醒目的警告。

至于危害,同样是非常明确的。其危害包括且不限于以下方面: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海拔地区、强降水和洪涝频次增多、传染病向高纬度地区扩散、干旱地区更加干旱和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极高纬度地区因冰雪融化变冷破坏生态、流行病增多、农作物减产、台风等热带气旋增多增强等。这些都对人类乃至所有地球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据联合国官网,到2016年,用于粮食和农业的6190种驯养哺乳动物品种中,有559种已经灭绝,约占总数的9%,此外至少还有1000种受到威胁。据中新网报道,2019年2月,澳大利亚官员正式把珊瑚裸尾鼠从濒临灭绝的物种名录,转移到了灭绝类别。这是第一种因全球变暖而灭绝的哺乳类动物。

至于作者列举的三位学者提到存在夸大气候危机的情况,只是一家之言。更多科学家则是提出了明确的对气候危机危害的警告,就像前面所述的那些预测曼谷、上海等城市将沉没的科学家那样。夸大气候危机是不对的,可是夸大“夸大气候危机”的行为难道不也是不对的吗?而且后者更加有危害性,因为如果警告的灾难落空还好,如果未能有效预警才是危害巨大。何况这三人所说的夸大,并不见得和作者认为的“夸大”是一回事,作者或许并未分清哪些是夸大、哪些是事实。

这只是百年以内人类因气候问题受灾后果的冰山一角,但已足够触目惊心。这些灾难都很可能在我们这代人或者下代人存活时发生,相对人类漫长历史可谓“近在眼前”,对此感到担忧甚至非常忧虑,难道不是非常正常和必要的吗?何况,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和极端天气灾害已经在发生,今年在中国河南、山西,以及德国发生的极端强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就被科学界证实与气候变化有关,而非历史上无数灾祸的简单重演。

文中还说,被当成气候变化导致物种灭绝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按环保人士所说应该在2030年灭绝,可现在不仅没有灭绝反而数量增加了,以此认为环保人士夸大其词。

我们要批判的是公权力或某些行业和专业人士获取非法的、垄断性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式的经济利益(当然这三种情况性质和程度不同,第一种违法,第二、三种不一定违法但是不合情理),让各方能够相对平等地分享利益,而非反对他们获取利益,对其主张立场做出阴谋论揣测。他们获益与否都改变不了气候变化危机确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总之,本轮全球气候变化危机是人为的,已造成并将继续造成巨大灾害,应当是科学界乃至人类的共识。虽然有少数环保主义运动及参与者夸大气候问题严重性,但是主流的环保主义者的担忧是正确的,气候问题不仅值得人们高度重视,更须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去解决。

因为气候变化造成的危机是人类从未有过的灾难,且已被清晰证实、已在局部发生,所以对人心理造成的冲击当然很大,对相信气候变化导致危机的人当然影响更大。因此我们要解决气候危机,而不是使用“责备受害者”的范式,认为“他们心理不健康才相信气候变化危机”,这样真是令那些真诚的环保主义者心痛心寒。

而且,如果人类不能有效解决气候变化,尤其不能阻止包括气候危机下人类为争夺生存空间发生的战争、恐怖主义活动在内的各种连带影响(据俄新社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即预测,2040年人类就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危机爆发全球性军事冲突,尤其在受气候变暖严重影响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或者气候变化加速、恶化和彻底不可逆,那整个人类在数千年后是否还能存在,的确是一件很难确定的事。虽然听起来几千年很遥远,但人类经过数十万年的演化和几千年的飞速发展,才创造了如今辉煌灿烂的文明,再有仅仅几千年就可能彻底灭绝,那多么可惜可怕。

还有,之所以学界、政治界甚至部分社运人士强调气候变化是“盖棺定论”不应质疑,是因为气候变化危害性巨大,须要世界各国、各群体、各界人士都团结起来应对。这须要各界都广泛承认气候变化的真实性和危害性,这样才能做到广泛参与和协作抗击气候危机。如果不去强调“盖棺定论”而是放任“全球暖化否定说”等阴谋论流传,将造成且已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涉及亿万人类生命的存亡。

答案是否定的。气候变化尤其全球暖化的事实及对人类可能和已经造成的巨大危害,是科学界主流的共识。维基百科引述包括《坦帕湾时报》(该报曾获13项普利策奖)、美国航空航天局等可靠信源如此表述:目前有强烈的科学共识认为,人类经济活动造成近几十年的全球暖化,对于“在近几十年,人为造成的全球暖化存在,并正在发生”是事实的这点,在学术界当中是没有争议的。超过97%的气候科学家认为“全球暖化存在,且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导致近半个世纪的全球暖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关于“末日问题”,不一定全人类都灭亡才算“末日”,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等“人祸”,对灾害发生地区的受难者来说就如同末日,其他地区的人看到之后也会产生比“末日大片”更强烈的震撼。

作者是《中国战略分析》杂志撰稿人,国际政治研究者,作家

科学家认为,未来几个世纪,气候和人类的活动可能会毁掉300多种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也许会有更多物种从“濒临灭绝”走向“灭绝”。享誉世界的自然科学杂志《科学》曾报道,现在每小时都有三个物种灭绝,如今物种灭绝速度比史前要快114至1000倍。

打个比方,20个医生对一个重要病人会诊,医生经讨论后,除两个医生外,其他人均认为,如果不动手术,死亡概率99%,手术会造成术后并发症但是可以保命,那应不应该做手术?个体病人当然有权选择不做而面对死亡,但是如果“病人”是人类全体,那就必须依照共识采取“手术”,并统一思想督促“病人”去做“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面对气候变化危机造成的许多人非常担忧甚至心理受创的现实,也需要包括政治界、科学界、心理学界、教育界及媒体的关注。政府也应该连同各界,通过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人们的心境,以更适当的态度对待气候变化及其将导致的灾难与困局。

延伸阅读

笔者对此不能苟同。首先,世界上确实存在环保极端主义思潮和极端环保主义者,这些人的确在对待气候变化等环境议题上态度激进甚至极端,对环境问题夸大其词和使用过激手段应对。

10月31日,《早报星期天》刊发了叶鹏飞先生的文章《激进环保主义的末日情结》。叶先生(以下简称“作者”)的文章非常激烈地批判了其认为属于“激进环保主义”的“末日情结”。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几位知名学者的著作及言论,以及一些自然现象事例,并结合个人认识,认为气候变化造成的恶果被严重高估并涉嫌炒作。作者在文中还认为部分环保宣传及参与者反科学,甚至暗示支持环保运动的部分人涉及利益输送、心理不健全。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夸大气候变化后果的反复炒作”的反感和担忧。

但是,这是否代表如今主流或者起码相当一部分人(例如作者文中引用的那三成多将气候问题作为是否生育考量因素的年轻人)都是激进环保主义者、所主张的东西极端和谬误?是否代表如今环境问题尤其气候问题的主流意见(包括科学家的主流意见)属于激进环保主义,并且具有作者所称的那些负面背景及危害?一些看起来“危言耸听”的言论是否是反科学的?

北极熊没有灭绝甚至数量还上升,显然是由于其作为代表性濒危物种,得到了远超其他物种关注度和支持度的保护,才得以免于被灭绝的命运。世界各国集中资源拯救一种动物当然是相对容易的,但其他动物就没这么幸运,就像珊瑚裸尾鼠那样几乎悄无声息地灭绝了。作者也提到其数量上升和各国禁止猎杀等人为干预有关。这也说明人类有能力阻止或者起码延缓灾难的发生。

叶先生的某些担忧可以理解,但是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是偏颇的,且恰是走入了其本人所批判的反科学、极端化、阴谋论的巢窠。我当然尊重叶先生的表达自由,但无法同意其观点。我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我及其他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者的观点,对人类对抗气候危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作者提到,年轻人对气候变化尤为担忧。那是因为他们单纯、敏感、善良,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以及没有年长人士那样受制于传统观念及其他信仰因素导致的局限及科学素养的不足,能更加敏锐地理解和感知气候变化的危害。

而危害程度,仅仅就海平面上升这一方面,就非常严重。据《联合早报》的《“气候中心”:到2050年全球暖化对3亿沿海人口造成威胁》一文引述的研究所说,预计到了2050年,约有3亿人每年都会面临沿海洪水威胁,其中亚洲国家受影响最大,面临威胁的人口超过三分二,达2.37亿人,多个城市或面临消失的命运。其中,2030年,曼谷40%地区将被淹没;2050年,胡志明市将有61%面积洪水泛滥,北雅加达95%地区被淹没;2100年,即便包含海堤的防御能力,上海也将有一半面积被洪水覆盖,同年新加坡也将有部分地区处于被淹没状态(此外还有气温上升对这个热带城市的破坏性影响)……

关于利益输送问题,其实这世界上许多政治、社会活动都涉及利益包括私利。如果其利益是合理合法的且符合公众利益,那无可厚非。况且,那些持“全球暖化否定说”或“怀疑论者”,倒更多和石化等行业的利益集团瓜葛不清。如果在不同利益取向中选择,支持既有利于其自身,又有利于公众乃至全人类利益的,岂不是更好?现在抵御气候变化危机的导向,就是希望能够做到经济利益与保护环境目标的统一。

夸大“夸大气候危机”更不该

环境危机自然造成心理冲击

这是以偏概全。“气候变暖导致物种灭绝风险上升”这一理论,也是经过长期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后的科学共识。

气候变化的危机感、恐惧感的确是低生育率的一个影响因素,但是我们不应该以压制宣传气候变化问题,来解决生育率低迷的问题。只有承认真相、正视危机,并且做出现实的有力的向好改变,才能让包括许多新加坡国民在内的世界各国民众,树立起对人类未来的信心,继而满怀乐观地生育代表着对未来希望的新生儿。何况,作者也说了,影响生育率的并非气候变化一个因素,还有经济等其他考量。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善其他问题,来解决生育率低迷,而非批判环保主义“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