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良说:“说到设计产品,绝大部分人都把重点放在‘主要’(primary)的层面,如杯子的外观、形状、美观等。但人们怎么知道水要倒到哪里就停?为什么饮用时,唇在下一口总是会回到先前同一个位置?这些行为却被当作不重要而忽视。我们认为被人们忽略的‘次要’反而很重要、有趣,非常值得去研究,于是就称我们的刊物为《次要之科普》。”
何广良后来取得新加坡设计理事会奖学金,到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深造,郭进敏不久后也考入该校。2009年回国后,两人扩大在大学的毕业作品,在电力站、前政府大厦(现国家美术馆)等举办了一系列以排放、整理为主题的大展。连办三次之后,因题材过大,涉及国内外合作设计师,两人深感疲累,力不可支,另想做点小的项目,播下《次要之科普》的种子。
2018总统设计奖年度设计师,Hans Tan Studio创办人兼国大工业设计系副教授陈彦翰与何广良夫妻俩是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同窗,了解他们的理念。他说:“HOKO将设计师的敏锐思维与看世界的眼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教设计就是教学生怎么观察、分析与思考生活周遭,这过程有时看似毫无逻辑。HOKO追寻的不是最终的设计成品,他们要将隐形的设计思维和触觉孤立出来,显而易见,更困难。这点反而让他们更像是艺术家。”
延伸阅读
大号过后,人们是怎样折好厕纸才往下抹?
50个指令与10道问题
没有“作品”的创意工作室
他们还“解构再重构”苹果,将皮带肉削下,反过来,把光滑的果皮往内,果肉往外,看会否影响口感。记者忍不住笑说:“天呐,你们也太无厘头了。”郭进敏仰头大笑说,无厘头开山鼻祖周星驰是他们的偶像。何广良笑说:“真的会改变口感,很好吃,你该试试看。”接着他认真地说:“我们做了很多别人会认为愚蠢的事情,但我们是很认真地在做蠢事。”
一本永不结束的故事书,该以怎样的形式来装帧设计?
年皆42岁的本地夫妻档设计师,何广良与郭进敏创办的HOKO工作室(Atelier HOKO由他俩姓氏合并而成)爱对设计,尤其是稀疏平常到被人忽略的日常物品,打破砂锅问到底。
HOKO最新研究的物件是吸管。采访当天,他们让记者参与其中一个指令:用透明吸管吸苹果汁,要专注地注视着吸管,不能过度思考,在最快的时间内想出10道问题。记者发现要排除“这是什么蠢问题”,像孩子一样地想到什么问什么还真不容易。好不容易想到10道问题,个人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如果吸管能让人边吸边看到饮料的颜色,或者边吸边扩大声响,享用乐趣会不会加倍?”何广良说:“再寻常的物件,你一旦看久了就会有不寻常的发现。”郭进敏补充:“我们要找出的就是刚才跟你说的EYH,让人禁不住说出:喔!对哦!的新奇发现。”
《次要之科普》每期费时八个月制作
咖啡杯,高身的、闻香的、碟状的,哪种造型最合哪类咖啡迷的心意?
何广良与郭进敏1999年邂逅于淡马锡理工学院。两人是工业设计系同班同学。2002年毕业后,男的当兵,女的获得一个难得的机会到瑞典宜家实习,所设计的几款花盆被生产售卖。宜家瑞典总部,阿姆霍特小镇(Almhult)安静人少,适合思考人生大事。何广良请假去找她,这对志同道合的情侣走在小镇上,心知彼此都爱挑战权威,当下决定此生都不适合也不要替人打工,只能为自己而设计。
学校教ABC总是从“A for Apple”教起,于是《次要之科普》创刊时便以苹果为题,研究人手握苹果的方式;咬苹果的顺序;苹果咬下去的声响会不会提升享用的愉悦等。凌晨三点,两人趁小印度24小时营业的超市员工打瞌睡时,把苹果倒过来摆放,看看是否会影响人们购买的欲望。
郭进敏说:“我们刚开始时也只是跟着感觉,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方法。做了几期后,开始摸索出一个模式。我们研究每个物件都会拟定50个指令,每个指令有10道问题。”
《次要之科普》已出版16期。建立名声后,刊物已上轨道,正稳健地往下一期又下一期开去。这让夫妇俩更笃定不会为他人打工,下半生只做自己的老板。郭进敏说:“我们手上已有100个主题和点子,足够做一辈子了。”何广良补充:“以八个月出版一期的速度,若能完成50期,我们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发掘日常物品不寻常之处
郭进敏说头几期他们认为只要不赔钱就很高兴了。他们把刊物拿给之前在荷兰的指导老师、设计师Gijs Bakker,问他意见。老师跟他们说,持续做下去,做多了,就会有一系列代表作,使自己的风格显而易见。他们听进去了,默默耕耘,一期接一期地推出,做到了第10期,不但不赔钱还开始赚钱。郭进敏透露,刊物每期印刷1000本,第一期“苹果”与第二期“杯子”已进入第四刷。两人努力减少开支,在家办工,工作室只有他们俩,有需要才聘用自由业者如插画师、陶瓷匠等,虽非大富大贵,但还是养得起一家四口,让彼此与两个儿子过得舒服。
最让记者惊奇和折服的是,严格来说,HOKO是一家没有“作品”的创意工作室。所谓“作品”,指的是常规的实体物件、产品,或是为客户设计的平面产品,如商标、海报、品牌设计等。过去11年来,他们持续不断生产的是,他们对人们在使用日常物件时下意识行为的观察、探问、思考与研究。
刊物第二期研究杯子。杯系列有一款杯碟,碟缘有个柄的咖啡杯。郭进敏笑说,设计构想来自夫妻两人日常的打趣对话:“我发现很多老杯子,尤其是英式茶杯与古早咖啡店的杯子都是杯碟一套的,好奇如果把杯里的水倒到碟子里会怎样?”老公马上打枪这个想法:“不用想,就知道会溢出来。”郭进敏怼回:“你连试都没试过,怎么这么肯定?”于是两人将一杯水倒入碟里。这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一只杯碟居然刚好能盛满一杯水。屡试几款老式杯碟都获得同样的结果,唯有现代超大杯具所附的碟子行不通。
HOKO是一家没有“作品”的创意工作室。创办人夫妻档设计师何广良与郭进敏,这11年来通过持续不断地观察、探问、思考与研究人们在使用日常物件的下意识行为,出版了16期的《次要之科普》,分销到国内外的博物馆。他们专注于设计上的“次要”部分,将隐形的设计思维和触觉孤立出来,激励人们发掘日常里的不寻常。
何广良说,早期人们在设计杯盘时确保容量等同肯定是经过考量的,但背后的动机来到现代似乎已无可考。郭进敏说:“我们做的许多研究测试看似愚蠢,但其实是要人们重新发现、思考身边被忽略的日常物品,并得出‘诶,呀呵!(Eh Ya Hor)’原来如此的发掘。我们甚至将这Eh Ya Hor脑洞大开的时刻取名为EYH。”
2017年,新加坡旅游局在东京Bank美术馆举办“Singapore:Inside Out”创意展,HOKO是受邀参展的创意工作室之一。他们带了17款高矮大小形状各异的咖啡杯,在现场开了任君选杯的“杯咖啡座”(Cafe CUP)。何广良说,高身咖啡杯最受参观者欢迎,但看他们如何用这款咖啡杯喝咖啡也最逗趣。另外,闻香杯对喝茶者并不陌生,但要客人付钱,只能闻残留在杯里的咖啡香让咖啡瘾君子叫屈“受骗”。
HOKO每期都花半年研究、实验,两个月制作刊物,每期前后要花八个月。两夫妻自费出版,全职经营《次要之科普》;兼职教设计课,十几年坚持为自己设计,不接全职工作。这般理想主义的工作模式在新加坡活得下去吗?
记者与摄影师走入HOKO位于榜鹅的居家工作室,郭进敏拿出一本圆筒设计,状似旋转木马的直立书本摆在桌上,说是他们从德国作家麦克·安迪(Michael Ende)1979年出版的奇幻小说《永不结束的故事》(The NeverEnding Story)书名取得灵感,设计出这款最后一页立马接上第一页,不断回旋的书籍。何广良笑说:“你可曾想过,如厕折厕纸的不同方式是我们最私密的行为,私密到连我们身边最爱的人都没告知过。我们对不同人折厕纸的行径感到好奇,在日本一家书店的展览摆出一排厕纸,让参观者匿名留言跟我们分享。”
国家文物局2023年推出“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2.0”,该局连同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新加坡设计理事会、市区重建局和新加坡美术馆六大机构有系统和意识地收藏新加坡、东南亚与亚洲当代建筑和设计物品,创建“设计收藏”。HOKO已把16期《次要之科普》捐给“设计收藏”。记者翻看他们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写研究笔记,爱不释手。听到这些笔记已装箱储藏,并未捐给文物局时,记者不舍地建议:“将来如果找不到地方储存可以考虑把笔记也一并捐给‘设计收藏’,让后人也能研究你们思考和做书的过程。”何广良扮哭脸说:“希望走后孩子不要把我们的箱子丢光咯。”记者连忙催他们快点立遗嘱。
自2013年起,他们将彼此深层的提问与实验,根据物件——苹果、杯子、时钟、窗、门、水管、鸡蛋、袜子、盘、厕纸、香蕉、垃圾桶、垃圾、T恤、地板、书——为题,出版了16期的《次要之科普》(记者译,英文名The Science of the Secondary),成功分销到国内外的博物馆纪念品店如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洛杉矶哈默博物馆Hammer,并在欧美、日本、中港台许多书店出售,成功让小红点创意在海外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