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拉松已进入第20个年头的李明亮,目前已完成500公里的马拉松里程,也获得渣打银行新加坡马拉松赛“300公里俱乐部”的认证。他透露,最初并没有每年参加马拉松的计划,只是把它当作人生愿望清单上的其中一项。不过,达成目标后带来的强烈成就感化为一股动力,促使李明亮从2004年开始,年年参加全程42.195公里的马拉松,作为告别那年的一种仪式。他也用跑马拉松纪念人生中的重要人事物。
答:我在2003年入职国大医院担任医疗社工,并收到内部电邮邀请同事参加每周五傍晚6时,绕着肯特岗公园跑5公里或8公里的活动。主办人是我的同事吴祖城(2022年离世),他后来也成为我的挚友。我们每周五下班后会一起跑步,并共进晚餐。
跑马拉松前有特定饮食习惯吗?
什么原因促使你跑马拉松?
答:我没有特定的饮食方式,但跑马拉松的前一晚会吃得比平日多。建议多摄入蛋白质,鸡蛋是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社工李明亮从2004年开始,年年参加马拉松赛,作为告别那年的一种仪式。他也用跑马拉松纪念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如父母与挚友的离世,孩子的诞生等。跑步已成为一种生活规律,为保持跑步动力,他和家人度假时也常参加国外的马拉松比赛。
答:每年与跑步伙伴一起跑马拉松已成为一种习惯。我与好友潘佳壕在健身房相识,他因为受伤一度停止跑步。我鼓励他重新参与马拉松赛。现在我们每年都会一起参赛,尽管他常因工作出差,但每次见面时,熟悉感不变。我们都会趁着跑马拉松时好好叙旧。
答:跑步已成为一种生活规律。为维持跑步的动力,我经常跟家人度假时,安排跑马拉松的行程。跑马拉松是我游览不同城市的一种方式,我参加过吉隆坡、香港、悉尼、黄金海岸和柏林的马拉松比赛。希望明年能继续参加海外的马拉松。
如何保持运动动力?
在进行高强度锻炼时如何避免受伤?
我曾在2005年为过世的父亲,2008年为过世的母亲,2012年为我儿子的诞生,2022年为过世的朋友吴祖城,而跑马拉松。我还在2006年完成马拉松赛后,向我妻子求婚。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我会以跑马拉松的方式,纪念人生中的重要人事物。
我会将跑步融入生活中,如帮家人买午餐或晚餐时加入跑步行程,或跑步到儿子上补习班的地点接他下课。
除了跑马拉松还做其他运动吗?
延伸阅读
答:每个人开始时,都会感到心理上的一些不适和准备不足,这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极限,切忌与他人比较。此外,参与各种运动要考虑个人喜好,应在能力范围内探索个人的潜力。我首次参与马拉松时,曾告诉自己:一步一步来。关键是享受过程,坚持下去最终便会到达终点。
吴祖城的跑步经验十分丰富,是他鼓励我跑马拉松。我在2003年首次参加渣打银行新加坡马拉松赛,从半程马拉松开始。此后,我每年年底都会参加这项全程马拉松活动。这带有一定的仪式感,也成为我个人对一整年的总结与告别。
对刚开始跑马拉松的人有什么建议?
为何坚持每年跑马拉松?
答:我每周通常会完成两次长跑。每周工作日的其中一天会跑完12至14公里的路程;如果周六不上班,就会从宏茂桥跑到东海岸公园,约18公里。我每周也去健身房三次,做力量与有氧运动等交叉训练。
答:要避免受伤应充分热身,我常以慢跑作为热身运动,并确保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建议参与各种运动,如健身、游泳、骑车等,确保达到有氧、力量,以及灵活度的平衡锻炼。
47岁的国大医院医疗社工李明亮不是典型的运动健将。他说,从小没特别热爱运动,是在2003年加入国大医院后,才开始接触跑步。当时主办活动的是已故同事吴祖城,也是鼓励他开始跑马拉松的启蒙者与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