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会自行消失,或在获得解热镇痛药物等支持性治疗后的几周内消失。但猴痘感染也可能导致重症或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这些并发症包括皮疹细菌感染、肺炎、脑部感染、脓毒症和失明等。猴痘虽不如天花般致命,但已知病例死亡率也有3%至6%。
如何治疗与预防
有哪些症状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毒于1958年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发现,人类感染个案最早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出现,自此该疾病命名为“猴痘”。猴痘病毒有两个分支,分支I(以前被称为刚果盆地分支或中非分支)和分支II(以前被称为西非分支)。分支I比分支II更容易传播,也更严重。在2022至2023年发生的全球猴痘疫情是由一种名为分支IIb的病毒株引起的。分支IIb毒株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而“分支I”毒株则主要通过其他接触途径传播,特别是家庭内部的密切接触,通常感染儿童。
词条:猴痘(Mpox)
要如何预防猴痘?专家建议,避免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在该疾病的高发国家直接与野生动物接触。
非洲以外的病例通常是由国际旅行、入境动物,与感染猴痘的动物或人有过密切接触。孕妇可能会将这种病毒传给未出生的婴儿。
最近泰国也出现了确诊病例。我国加紧防范,8月23日起在机场和港口设立体温检测站,筛查从有猴痘传播风险国家入境我国的旅客和机组人员。截至8月22日,我国今年累计13起猴痘病例。
治疗猴痘的目标是治疗皮疹、缓解疼痛,以及预防并发症。早治疗对于控制症状和避免出现其他问题非常重要。抗病毒药物通常只用于病情严重,或有可能出现严重病情的患者。
猴痘的症状可能会在接触病毒后三至17天开始出现。从接触病毒到出现症状为潜伏期。症状会持续二至四周,可能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发冷和疲倦。最初发热后约一至四天,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通常先出现在面部、手部或足部,然后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皮疹会经历许多阶段,扁平的斑点会变成水疱。然后水疱充满脓液、结痂,并在二至四周内脱落。
猴痘(也称M痘)疫情再次成为“国际突发公卫事件”。猴痘疫情在非洲迅速蔓延,随着瑞典证实出现首起感染较危险的猴痘中非株新变种毒株(分支Ib)病例,卫生部长王乙康指这类猴痘病例,传至新加坡只是时间问题,当局已提高警惕。他呼吁民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继续正常生活。
延伸阅读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猴痘与天花同属正痘病毒属,接种天花疫苗可对猴痘起到一定预防作用。目前MVA-BN天花疫苗已在欧盟获批准使用,用于预防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