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礁在评论上的表现突出,特别是他的《关于马来亚文学的诸问题》,在《晨星》发表,从9月22日至25日连续刊登;该文详细思考在地写作与在地关怀的重要性,并表示“我们生活着的社会是马来亚的社会,却不是远在他方的祖国。因之,我们应尽的社会任务,是对于马来亚的,不是对于‘祖国’的,只要我们在这里生活一天,便得为这里的社会进化而努力一天”。他希望“马来亚新文学”可以用新马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字来书写,甚至建议将“马来亚文学”改称“马来亚华侨文学”,从多元文化视角,定位华文文学在新马的位置。他强调:“唯有大家破除民族的成见,兄弟般地携着手,亲亲爱爱地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够促进马来亚社会,建设未来的繁荣家园。”

一礁也以“林秋”之名写诗,其中《故乡》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流离失所的人们的思乡情绪。

一礁在1940年回到中国参与抗战活动,在重庆待了六年后,1946年再次来到新马。他在《新光》《晨星》《狮声》等副刊都刊登文学作品与评论,1949年返回广州。

重视在地族群关系的一礁也曾以笔名“林之间”发表文章《关于浓烟》,严厉批评林参天的长篇小说《浓烟》,指出该文对印度教师的描写不恰当,恐会造成华族、印族之间的相恶。

知道一点新华文学……

多才多艺的一礁以“林棘”的笔名发表政治性的讽刺杂文。例如,在《变与“不变”》一文里,大力批判国民党政府,选择固执地不去“改变”旧有的外交政策,同时讽刺墨守成规的政治人物。

1910年出生的一礁,原名陈子彬,其他笔名还有林岩、一萍、林棘、林之间等。他于1929年南来新马,隔年便开始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