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在家中写作,妻走过来问:“午餐我炒面,好不好?”我说:“好,好,我想要‘北京’式的!”即多放菜并用蚝油调味。抬头见其面有愠色,马上改口:“但还是你拿手的三丝炒面最美味!”
对比我们后来在葡国另一城市波尔图一家中餐馆用餐时发现,其菜色仍停留于阿伯留学时代流行的春卷、“杂碎”、咕噜肉……的古板,这个含Wok字招牌的面饭馆何其前卫!上网查看知悉它原来是个连锁,始创于2004年阿姆斯特丹,目前已有近百个馆子分布于五大洲,生意红火!
只见三名厨师隔着玻璃正在为已点餐的顾客烹饪。三者都不是华人,但掌镬的功夫了得。铿铿锵锵不但将镬内材料抛上抛下不失手,更使火焰不时在镬中霍地升起尽情吸睛。旁观的我感觉镬气逼人,想象吃时滋味……便又回到柜台勉为其难点餐。我与妻都要“香港式”蛋面,我的加豆腐,妻的加虾。
最近到西、葡两国旅行,当地的食物固然颇合我和妻口味,但连吃多日还是让我们思念起中餐来。有一天来到里斯本一座购物商场,在中庭一眼就望见二楼有个含“Wok ”字的招牌。Wok 即镬也,想必会找到中餐。两人就这样被吸引上楼。
想念多日的面食终于来到面前!一吃,咦,怎么“香港式”炒面竟是甜酸的,就像没加辣椒的Mee Goreng(马来炒面)?味道尚佳,但出奇的是所目睹的镬气不知何故在入口时感觉不到。使我们欣悦的是菜与面的比例相同,吃时口感好,也更符合健康餐要求。次日晚上两人再次光顾。我看清牌子发现所谓的“北京式”是放蚝油的,便点此式面食,方吃到一点广东口味。
及至来到食肆,发觉它与众不同。首先,顾客得先决定所要吃的食物之“组合”才点餐。组合有三个元素:其一是价格统一含菜与蛋的饭或粉面,粉面有蛋面、米粉、粿条等;其二是额外的配料,素的、荤的约有廿种供选择;其三是附送的煮法,包括香港式、上海式、北京式、泰国式、越南式。这些都以葡文在巨大的牌子上说明。最怕做选择且不谙葡文的我看得晕了,很想放弃,偏受不住此店另一个独特的诱惑——那是什么?